好動,坐不住
丟三落四,粗心馬虎
上課小動作不斷
容易走神發呆
學習記憶力差,容易遺忘
寫作業拖拖拉拉
做事情,磨蹭,容易分心,效率低
情緒不穩定,波動大且自控力差
當心!孩子可能是多動癥!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注意力集中及行為方面的困難是很常見的,據統計,大約4.31%—5.83%的學齡兒童存在“多動癥”,也就是說,大約20個孩子當中會有一個孩子受到“多動癥”的困擾。對多動癥孩子來說,如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認知、學業和社交能力。
什么是注意力缺陷多動癥?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發生于兒童時期(多在3歲左右),表現為注意力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以及活動過度或沖動的一組綜合征。ADHD是一種神經行為障礙,是受遺傳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復雜性疾病。通俗的講,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興奮過度和容易沖動。其癥狀及功能損害可以持續到青春期甚至成年。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常見表現
01. 注意缺陷為主 維持注意困難 粗心犯錯 聽講不專心 丟失東西 分心、遺忘 無法完成任務 無組織 沖動多動為主 02. 坐立不安、扭動、難以坐在位置上 在不合適的環境跑動或動作多 多話 無法安靜做游戲 打斷別人說話 03. 混合表現 既有注意缺陷表現,又有沖動多動表現
多動癥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
1.學習方面:由于難以集中注意力,上課聽講易走神;做功課、考試容易因粗心大意而犯錯,因而影響學業成績。
2.社交方面:由于多動癥兒童的活動量比一般同齡的兒童多,而自制力較弱。當他們與同伴進行活動的時候,由于“過度親密”可能會因為多言或沖動的行為,與同伴發生摩擦,影響社交關系。
3.行為問題:多動癥患兒的行為問題很多時候是家長的學校的關注。常見的行為問題包括:經常離開座位、騷擾同學影響課堂秩序、違反學校規則等。
真假“多動癥”辨別?
雖說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但是多動癥卻是一種無法自控而造成的不健康的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既然說好動不是“多動癥”的判斷標準,那我們家長又該怎么來判斷呢?醫生說,孩子是“真多動”還是“假多動”,通過這5個問題就可以來初步預判。
1.孩子“調皮”分場合和時間嗎?
真正有“多動癥”的孩子,“皮”起來是不分場合和時間的。比如大家都在安靜的上課,他會突然沒理由的發出怪聲。但僅僅是好動寶寶,在嚴肅的環境里,絕大部分情況下是可以自我控制的。
2.孩子能有目的的做事情嗎?
患有“多動癥”的孩子注意力非常薄弱,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分心,做事沒有任何目的性,也沒有“完成”的這個概念,通常虎頭蛇尾,有始無終。而普通的孩子,即使再好動,遇到感興趣的事情,也都基本能有足夠的意志力去做完。(但孩子的注意力是隨著年齡增長的,沒辦法一來就能專注于某件事情很長時間。對于2、3歲的小寶寶來說,三十分鐘左右已經是不錯的注意力了。)
3.孩子有特別喜歡的事物嗎?
興趣愛好就是一旦感興趣某種事物,大腦就會處于興奮狀態從而能夠保持新鮮度。然而,“多動癥”孩子通常沒有真正的興趣愛好,任何事情一會兒就心不在焉了。
4.孩子多動和沖動有原因嗎?
正常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環境或情緒,也會變得“調皮”不受控制,比如游樂園里玩瘋了,或跟小朋友鬧了別扭,可能會有點收不住,這是因為孩子前額皮質還未發育完全,對情緒和行為沒辦法像大人那樣控制得很好(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也控制不好),只要脫離這個環境和情緒就能慢慢平靜下來。但“多動癥”孩子是不受自我控制的,多數的多動和沖動都是無意識,沒有理由的,在任何環境下,都會不受控。
5.孩子能與小伙伴相處友好嗎?
“多動癥”的孩子社會性關系是會受到影響的,通常沒辦法跟小朋友好好相處,也不能很好的融入集體。雖然健康的孩子,也可能會存在沒辦法跟周圍小伙伴相處的情況,但是如果家長能正確引導,通常還是可以逐漸跟小朋友好好相處。但如果孩子一直無法融入,即使孩子排除了多動癥,家長也要引起重視。
特別提醒
在這里:特別提醒廣大家長,孩子多動癥,其注意力不集中,不僅會影響學習成績,還會對孩子正常的身心發育、情商智商、社會交往等產生不利影響。
如果發現:孩子有與同齡孩子明顯差異的多動癥、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切不可認為孩子小,無所謂。應盡早帶孩子去正規的兒童專科醫療機構進行評估、診斷,專業的評估工具可幫助患兒進行系統的綜合評估,從而評價患兒是否存在注意力的缺陷,是否需要治療。多動癥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改善,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才可以保證孩子行為規范、友好社交、以及更好地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