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無論是在學校聽課,還是在家里和家人說話,別人說的話總是聽不全。
要么只能聽見前半句,要么只能聽見斷斷續續幾個字,導致聽課效率低,影響學習,做事情拖延、執行力度低。
有時候不了解原因,就會認為是孩子不聽話,不愿意做。那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孩子聽話,總是聽不全的原因。
孩子聽課總是聽不全的原因:
一、前庭覺失調
前庭覺的功能,它是負責接收來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面部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信息,然后經過過濾篩選傳遞給大腦,并作出相應的反應。
所以前庭覺對孩子聽知覺的影響很大,孩子聽到的外界的聲音會通過前庭覺進行過濾、篩選,辨別出重要的信心,傳遞給大腦,然后大腦再做出相應反映。
那前庭覺失調的孩子,又分為前庭敏感和前庭遲鈍,前庭敏感的孩子,前庭覺對聲音的篩選過濾功能欠佳,無法對聲音進行篩選過濾,很多聲音會同時進入大腦,導致孩子聽覺分辨能力不足,不能夠辨別出哪些聲音很重要,哪些聲音不用在意。
所以聽課時,聲音的信息量很大時,孩子辨別不清重點,又處理不了太多的信息,只能聽一部分、漏一部分。
前庭遲鈍的孩子,前庭覺需要高強度的信息刺激,才會有反映,有時候你說的話,他是耳朵聽到了,但是由于說話聲音對前庭覺刺激度低,前庭覺把這些聲音信息全部過濾了,只有部分孩子感興趣的、或者聲調語氣變換大的,能夠真正進入孩子的大腦。
讓孩子真正的“聽見”,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是不聽話,或者是交代的是只能記住一半、甚至更少。有的小學生總是記不住、記不全作業,也是這個原因。
二、注意力持續時間短
除了前庭覺失調造成的孩子聽覺辨別能力差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
有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可以達到25分鐘,并且能夠快速調整自己的狀態,聽課時,自然可以聽全面。
但是有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可能只有斷斷續續的幾分鐘,注意力集中時,老師說的能夠聽見,跑神時,肯定什么也聽不到,所以就會出現聽不全的現象。
三、學習習慣未建立完善
孩子上課聽不全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學習習慣不好,孩子上課時,小動作多,喜歡小聲說話,玩橡皮等,沒有聽課的意識,導致孩子聽課時只撿感興趣的聽,所以總是聽不全。
四、沒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中,有時候家長給孩子說一件事或一句話,剛說個開頭,孩子就說:“我知道了”就不再聽了,全憑以往的經驗,結果話只聽了一半,事情也做不好。
家長沒有及時糾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不好的傾聽習慣,聽話只聽一半,其他的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導致別人交代的事情總是做不好,上課的時候也沒有耐心的把老師講的內容聽完全。
那當孩子出現這種現象時,家長該怎么辦呢?
一、進行感統訓練
對于前庭覺失調的孩子,我們要進行專業的感統訓練,通過大量的感統訓練刺激前庭覺,提升孩子前庭過濾篩選外界信息的功能,提升聽覺廣度,幫助孩子去聽全、聽懂,提升聽課的效率。
二、進行系統、專業的專注力訓練
6歲以后的孩子,除了大量的感統訓練刺激前庭覺以外,同時還要進行專業的注意力訓練,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性,提升聽覺廣度,比如常見的:復述數字、長句子等。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園階段孩子一般以游戲為主,課堂規則意識建立不完善,很多孩子都沒有全面的去培養學習習慣,因此家長在孩子入小學前可以給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學前班,或者在家時給孩子強化上課的要求。
比如上課時要求:頭正、肩平、身直、聽課時雙手抱臂認真聽講。反復強化,讓孩子提前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聽講時,才能更高效。
四、生活中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需要在生活中給孩子強化提升,一方面家長給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有耐心,給孩子說清楚講明白,即使是已經交代過很多次的事情也要給孩子說清楚、完整,講完以后可以讓孩子進行簡單的復述,確認孩子已經全部聽清楚了。
另一方面,對于比較急躁的孩子,一般沒有耐心聽完家長的話,這時候家長就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要求孩子必須聽完、記住家長說的話才能夠去做其他事情。習慣的培養要家長在家里多多堅持和強化才能夠養成好的習慣。
如果孩子出現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聽而不聞、好動、坐不住等現象時,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婦幼保健院,或者是像啟樂園這樣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尋求幫助。及時給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測評,及早改善孩子感統失調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