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好比劈柴的斧頭,將斧頭磨得鋒利,才能將柴劈得又快又好!
人有很多種能力,比如運動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等等,不一而足。一個人學習能力的強弱會決定他掌握各種技能的成效,影響他活動效率的高低。比如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就要求孩子具備運算能力、想象能力、空間方位感、邏輯思維能力等。這些能力是孩子學好數學必不可少的條件。
可能有些家長會問:“是不是讓孩子多做題,對各種題型練習熟練了就自然形成能力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在心理學上是不贊成把能力與知識、技能和熟練技巧劃等號的,因為能力只有在活動中,而且只有在那種沒有這些能力就不能實現的活動中才能表現出來的。知識和技能只是能力的組成部分,如果缺乏知識和技能,孩子就不能進行相應的活動,也就不存在相應的能力。但是,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而一定的能力又是進一步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必要條件??梢赃@么講,能力的發展較知識和技能來說要慢得多,也重要得多。
那么,到底什么是學習能力呢?
簡單地說。學習能力就是怎樣學習的能力,就是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經驗。學習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對于孩子來說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就是聽、說、讀、寫、計算、思考等學習課業的能力。它們所涉及的心理過程是十分復雜的,包括感覺運動、知覺和知覺動作統合、語言、思維、自我監控。這些能力在人的學習過程中是不斷發展的,而且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和重要性。
比如,在學前階段感覺運動能力是一個孩子智能發展的基礎,如果在這個時期,感覺運動能力發展滯后,不僅會造成孩子動作不協調,動作模仿力差等問題,還可能影響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等到孩子上小學之后呢,知覺以及知覺動作統合能力就顯得極其重要,如果這兩部分的能力沒有同步發展,就容易對孩子的語言學習和數學學習造成很大的阻礙。
學習能力是長久的,學習成績是暫時的,正因為學習能力對學習如此重要,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長保羅·郎格朗這么解釋到: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