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媽媽聊天,她說過年帶女兒樂樂回農村老家期間,孩子狀況百出:
下雨地濕了嫌臟不愿走路 嫌棄姥姥家的床單太硬了 遇到陌生人就躲到媽媽身后 和別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妥妥的社恐 ......
嫂子笑話說孩子真是城里長大的嬌滴滴的小公主,這位媽媽也很無奈。樂樂一歲多的時候還好好的,前兩年因為疫情在家封閉的時間太久了,就變成現在這樣了。
相信不少家庭也有這種情況,其實孩子這些表現是因為觸覺失調了,而膽小愛哭粘人是觸覺敏感的表現。觸覺失調包括觸覺過分敏感和觸覺過分遲鈍兩種。家長可以對照以下表現,看看孩子具體屬于哪種觸覺失調。
觸覺過分敏感孩子的表現:
●對外界的新刺激適應性弱,喜歡在熟悉的環境中; ●刻板行為,有重復語言、重復動作,不愿學習新的東西; ●不喜歡被人觸摸或撫摸,有時候會反擊別人的觸碰; ●膽小,愛哭,黏人,缺乏自信; ●孤僻不合群,容易與人發生沖突; ●害怕粗衣服、標簽;不喜歡碰觸某些粗糙的衣料或物品; ●拒絕理發、洗頭、洗臉、剪指甲; ●挑食、偏食;
觸覺過分遲鈍孩子的表現:
●大動作不靈活,笨手笨腳; ●分辨能力弱,缺乏自我意識,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困難; ●總喜歡摸別人的臉或某個玩具,否則不肯入睡; ●人情冷漠; ●細微分辨能力差; ●缺乏安全意識,意外碰傷或流血時,自己常末察覺;
無論是觸覺敏感還是觸覺遲鈍的孩子,都需要做觸覺訓練。有些家長在給孩子做了一段時間的觸覺訓練后發現沒效果,實際上,可能是忽略了觸覺訓練的要點。在觸覺訓練中如果能遵循以下原則,訓練效果將事半功倍。 觸覺訓練的原則
1.時間原則 觸覺刺激具有時間效應,通常來說,觸覺刺激對神經系統產生影響的時間約在30秒以后。一般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所以對孩子進行觸覺按摩每一個項目最好堅持30秒以上。 2.位置原則 因為四肢接觸外界環境較多,所以這些部位觸覺防御最少,對觸覺刺激也應先從這些較不敏感的部位。而臉部、脖頸、胸腹部和腳底感受刺激的機會比較少,這些部位相對敏感。家長如果給孩子做觸覺按摩,應先從較不敏感部位到較敏感部位。 3.效果原則 對于不同類型、時間和頻率的刺激,孩子做出的反應也會不同。比如有些孩子對按壓的刺激更敏感,有些孩子更耐受要堅持40秒以上才有感覺,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調整訓練方案。 日常生活中的觸覺訓練
家長給孩子做觸覺訓練時除了遵循以上原則外,更重要的是要把觸覺訓練融入日常生活中去。下面分享幾個家庭訓練游戲,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帶孩子多多練習。 1、玩橡皮泥 適用于害怕與人接觸、孤僻、膽小、愛哭、不喜歡熱鬧的孩子。 游戲方式: 買幾盒各種顏色的橡皮泥,讓孩子用手捏成各種形狀:五角星、小球等,或者媽媽教孩子用橡皮泥來包餃子,既能給孩子觸覺刺激,還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2、化裝舞會 適用于緊張、焦躁、愛哭、情緒化的孩子。 游戲方式: 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扮,用小皮筋給孩子做不同的發型,用安全的化妝品給孩子“化妝”,拿出家里的衣服、帽子、圍巾等道具,把孩子打扮成各種喜歡的人物形象:孫悟空、哈利波特、無臉男...... 孩子全身都可以得到各種刺激:化妝刷帶來的刺激、身上道具衣物的刺激。
3、抱一抱,親一親 適用于焦躁、黏人、壞脾氣、動作慢的孩子。 游戲方式: 父母將孩子抱在懷里,稍微用力,并用臉頰或額頭摩擦孩子的臉,或相互親吻臉頰。媽媽可以用干凈整潔的頭發觸碰孩子的臉部,并注意孩子的反應。爸爸可以用未刮除的胡須慢慢摩擦孩子的臉部。這個游戲能強化觸覺接受度,消除防御過度孩子的心理障礙。
4、腳底按摩 適用于情緒不穩定、觸覺防御過強或遲鈍的孩子。 游戲方式: 父母可以將沙子、碎石子、樹葉、羽毛、塑料墊子等鋪在地上,然后帶領孩子光著腳從上面走過。讓孩子體會不同質地東西帶來的不同的觸覺刺激,能夠強化觸覺辨識能力和感覺功能分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