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以色列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記憶閃存法”或能增強孤獨癥患者的視覺識別及學習能力,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志上。 孤獨癥(也稱自閉癥)患者常常存在感知和記憶障礙,改善孤獨癥患者的認知能力一般需要長期繁瑣的訓練。給患者的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痛苦。 這一次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合作完成的新研究利用“記憶閃存法”,替代傳統的長期重復性學習方法訓練孤獨癥患者。 1.什么是記憶閃存法? “記憶閃存法”,簡單來說就是讓一個人在幾秒鐘內快速接觸一項此前已學習過的任務。 研究人員在約30名患有高功能孤獨癥的成年人中開展視覺識別實驗,要求他們識別屏幕上以幾毫秒的速率出現的線條方向。高功能孤獨癥是指輕度智力損傷或智商正常的孤獨癥患者。 實驗組患者只在第一天進行深入學習,接下來幾天內僅接觸幾秒的視覺刺激。 研究發現,與長時間、重復性的標準教學實踐相比,這一方法成功提高了孤獨癥患者的視覺感知和泛化學習能力。患者表現顯著提高了20%至25%,與參與實驗的未患孤獨癥的人群效果相似。 此外,當患者接觸到全新的任務情景時,比對照組表現更好,這證明他們掌握了“舉一反三”的泛化學習能力。 研究人員說,標準教學方法提倡練習時間越長、學習效果越好,然而很大一部分學習并非發生于正式的訓練場合,而是在此后的“離線”階段通過記憶的吸收和強化進行——例如在大腦進入睡眠狀態時。 在新研究中,學習任務無需長時間進行,信息僅閃現幾秒便足以刺激相關大腦網絡,大腦會對信息自行吸收。短暫的視覺刺激縮短了學習時間,卻實現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研究認為,“記憶閃存法”或可為探索更有意義的孤獨癥患者多任務學習方法鋪平道路。 此外,這一方法可能有助于神經損傷康復,即通過較短期的訓練修復受損的腦內連接。 既然提到學習也可以通過睡眠等離線方式進行,那么我們在于大家科普一項學霸們的終極秘密——潛意識學習法。 2.潛意識學習法 最新研究表明,睡覺也是一種學習。 雖然我們的意識層面休息了,但是我們的潛意識在工作。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記憶回路是作用于表層意識的淺層顳葉記憶回路。和這種記憶回路不同的還有另一種作用于深層意識的深層超級記憶回路。 潛意識是無意識神經回路,預知能力、直覺、靈感和獨創性都在這里發揮作用。存在于深層大腦的潛意識則能夠打開右腦的回路。 很多學霸就是充分利用了這一點,睡前回憶所學,告訴潛意識想要做什么。然后再去入睡,潛意識會把白天學習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 如果能夠合理利用潛意識,睡眠不僅不是浪費時間,還是學習的好方式。 很多藝術家、作家善于利用夢境,在夢境中獲得靈感,進行創造。很多偉大的作品和發明,往往是在休息時刻獲得的。 快樂的時候,大腦放松,潛意識容易打開,學習的效率大大提升。潛意識是右腦學習模式,學習效率是左腦的100萬倍以上。 所以,請告訴你的孩子,要擁抱潛意識,又快又高效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