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衡力比較弱,每次過獨木橋走兩步就掉下來?!?/span>
“孩子學數字,經常分不清6和9!”
……
孩子的平衡力、認知力等,其實都和感覺統合能力息息相關。對不少家長來說,“感覺統合”是一個比較陌生的事物,但感統失調卻是小孩相當普遍的情況,甚至于央視新聞也曾報道過感統失調的相關內容,呼吁廣大家長警惕感覺失調。
但是由于對感統了解不足,感覺統合問題容易被家長誤解成單純的行為或心理問題。
一.感統能力——滲透在孩子日常每方面
感覺統合,指大腦對前庭覺、觸覺、本體覺、視聽覺以及嗅覺等由多種感覺器官傳入的感覺信息進行識別、分類、解釋和整合,并依據既往經驗,對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學習時做出的反應其實是受到感覺統合的影響。
無論孩子哪一方面能力有所缺失,必然會影響日常生活。當孩子感統能力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自控能力差、環境適應能力弱、協調能力失衡等。在入學前,只體現為日常生活的小問題;當入園、入學后,專注力、學習能力、運動能力等問題都將凸顯、放大。
以前庭覺為例,前庭覺對運動發展、平衡感和肢體動作有重要作用。前庭覺失調的表現之一就是平衡力不好,如孩子已經學會走路了,但是走起來踉踉蹌蹌、經常會摔倒跌跤,很可能影響孩子的運動積極性。
但必須明確一點,感統失調不是病,而是一個癥狀!網絡上有流傳關于感統失調的表現和特征,孩子中了一個或者好幾個也不代表就是感統失調。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必須到醫院檢查,以及后續是否需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亦需要遵循醫囑。
二.感統能力——在歡樂中玩出超強感統力
感統訓練并不是等到發現孩子出問題才開始,及早對孩子進行一定量的感統訓練百利而無一害;感統訓練亦不是必須到早教機構才能開展,爸媽宅家和孩子玩感統游戲同樣能訓練感統能力。
在家開展感統訓練,爸媽要注意根據孩子的年齡、實際能力適當選擇感統游戲。
01 6個月-1歲
這時是孩子感統能力的萌芽階段,重點關注的是觸覺、視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的初步發展。例如浴巾搖、飛機抱等游戲都適合小寶寶玩,尤其是當孩子學會爬行后,多爬行能訓練孩子四肢協調能力和平衡力。
02 1-3歲
該階段是孩子感統運動發展的初步階段,各種感覺能力都逐步發展,重點關注視覺、前庭覺、本體覺的發展,尤其是兩種感覺聯合使用的能力。這時候,可以多和孩子玩單腳跳、走平衡木、拋接球、扔紙團、抓泡泡等游戲。
03 3-6歲 這時是感統運動能力的高速發展期,應該多玩與周圍環境相關聯游戲,運用活動和刺激促進感統運動能力的發展。例如跳圈圈、倒著走、跨越障礙、蒙眼猜物、拼拼圖等。 給孩子開展感統訓練,需要根據年齡、孩子的感統能力進行記錄并及時調整方法。從搖搖晃晃過平衡木到四平八穩、輕松自如,從大塊拼圖無法拼合到獨自挑戰小型積木…… 孩子每一次細微的改變,都將積累成日后的蛻變。蛻變并不是突然而至,而是你們一起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