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開學綜合癥,它有怎樣的表現?
“開學綜合癥”,是指假期結束之后開學之始,學生們所表現出的一種明顯的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的表現。
主要表現如下:生理上多表現為:失眠、嗜睡以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惡心、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癥狀。
心理學家解釋說:這是孩子潛意識的心理防御機制,將一些不愿面對的、不認同的、被壓抑的、不愉快的負性情緒轉換成一些軀體癥狀而造成的,并會持續一段時間,影響新學期的學習。
“收心”小妙招來啦!
幫助孩子收心,家長們不要通過“簡單粗暴”來解決問題,而要講究策略。具體說來,要注意以下幾點:
1、巧妙調整生物鐘
假期收心最好是選在開學前一到兩周進行。
在這段時間內,不要再讓孩子們進行耗時耗力較多的娛樂活動,提醒他們保持精力。
開學后,起床時間肯定要比假期提前不少,如果孩子仍然延續假期里的作息狀態,上課時肯定會打盹或者精力渙散。
但是,要是讓孩子突然做出調整,肯定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必須要在開學前幾天的時候,讓孩子執行學校作息規律,早睡早起,中午小睡一會兒,慢慢調整到正常的狀態。
一旦開始調整作息規律,就要雷打不動地執行,不允許孩子以任何借口偷懶,否則沒有任何效果。 如果孩子實在是起床困難,早上放點輕音樂,輕輕拉開一點窗簾,這些都能幫助孩子早起。
2、循序漸進引導學習
不論是復習舊知還是預習新知,這個過程中,家長不用給孩子布置太多學習任務,在完成寒假作業的基礎上,可以對下學期的教科書進行預習。
若孩子在假期愛看電視,家長可逐漸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次數。例如有的孩子每天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有5個小時,要一天天逐漸把時間減少到4個多小時、3個多小時、2個多小時,同時小量地一點點增加孩子學習的時間。
3、作業完成度檢查
“你作業都完成了嗎?”你這樣問孩子,得到的孩子這樣的回答:“差不多、恩、快好了”這可能跟大人、老師的認知有差別。孩子可能還有一些實踐題、難題還空著...;這些作業收尾的細節檢查工作,還依賴父母來完成。
可以利用兩天時間,坐下來,以良好的心情檢視孩子的作業。如果真的還沒有完成,不要責罵或抱怨,花時間找出現在可以做的事情來補救。
4、新學期,新計劃
可以開學前與孩子一起討論新學期的打算。
在交談中,家長可以讓孩子總結自己去年做得好的地方,今年有什么打算,還可以問問孩子需要家長提供哪些幫助。
不用一次談完,家長可以借一些日常談話機會,介入這些話題,這樣也可以達到一種“收心”的心理暗示效果。
5、置辦開學新裝備
書包、文具、筆、水杯等等都要提前準備好,以免開學當天丟三落四、手忙腳亂。
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給孩子買幾樣新東西,比如新書包、新文具盒,這樣可以讓孩子對開學保持一定的期待感、新鮮感,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孩子對開學的焦慮和抵觸情緒。
6、家長要以身作則
如果家長自己仍處在松懈的假期生活中,沒有規律,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家庭氣氛回到有規律的狀態中,孩子更容易“進入角色”。
對孩子來說,長假與上學之間最難熬的是心理。由于長假里比較自由,加上旅游的興奮,很多孩子便對重新上學產生恐懼和抵觸情緒。
家長應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并及時給孩子做出調整。家長通過監督孩子提前按上學時的作息時間作息,逐步減少看電視、打游戲等娛樂時間,讓孩子的心理逐步從“放假”的狀態中脫離出來,家長還要督促孩子充分利用返校前的時間,多安排一些與學習有關的活動,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把注意力從玩樂逐步轉向學習,一點點把孩子的心收回來。
(以上內容來自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