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啟樂園學校的老師,啟樂園教育分兩塊,常規課程:主要是“樂才”全日制學前班及各類興趣班。特色課程:注意力訓練班、感統訓練班、學習能力訓練班、多動癥訓練班等。作為鄭州數一數二的民辦特色幼小銜接學前班,我們從來都沒有遇到過類似海原縣的這種情況,周一剛上班就看到了這條上學前班還要買“贊助票”的新聞,真讓我替海原縣教師害羞,替海原縣的孩子和家長們叫屈,家長們都看看吧。
從大山里搬到縣城,眼看著6歲的孩子要上學前班了,寧夏海原縣農民劉強很是高興。可到學校報名時,卻因沒有“贊助票”被拒之門外。想盡一切辦法,經朋友托朋友,最后找到學校的老師,花了300元,終于得到一張“贊助票”,孩子得以入學,劉強這才如釋重負。
上縣城小學學前班必須得有“贊助票”。新學期開學,海原縣很多學生家長有著和劉強相似的經歷,他們發現學前班報名都需要“贊助票”,一張“贊助票”繳費300元到500元不等,而且并不好找。
何為“贊助票”?“贊助票”從何而來又為何一票難求?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趕赴寧夏海原縣一探究竟。
沒票就報不上名
劉強家在海原縣大山深處的紅羊鄉劉套村,世世代代以種地養羊為生,由于家境貧寒,劉強讀完小學一年級就去幫大人放羊了。這一放就是20多年,如今他的孩子都快上學了。
年前,為了讓孩子能上個好的學校,劉強一家離開了世代居住的大山,來到了海原縣城。
剛到縣城,人生地不熟,一時找不到生計,劉強就賣掉家里的羊,維持一家人清貧的生活。為便于孩子上學,他們還在學校附近租了房。
買上新衣服、新書包,9月10日一大早,劉強帶著孩子報名時發現,很多人都有“贊助票”,自己買不到票,孩子無法報名入學。周圍的人告訴他:“要趕緊想辦法搞到‘贊助票’,再遲就沒了。”
這個大山里走出的男人頓時傻眼了。前不久,他剛聽說上學前班還要“贊助票”,這下起了個大早,還是買不到“贊助票”。
為了能盡快得到一張入學前班的“贊助票”,劉強給海原縣城所有的朋友打電話求援。最后,通過朋友托朋友,找到了海原三小的一位老師,交了300元,他得到了一張“贊助票”。
早就聽說了上學前班要有“贊助票”,家毗鄰海原一小的馬龍并沒將其放在心上。“我家的孩子不要還能要哪里的。”馬龍覺得,自己家離學校這么近,戶籍又在縣城,孩子在海原一小讀學前班不會有什么問題。
9月10日,當馬龍帶著孩子去一小報名時,經歷了和劉強一樣的遭遇。想到自家就在學校旁邊,還上不了學,馬龍感覺很冤,他找過學校的老師,可老師們總以學校有規定為由,不予理睬。一頭霧水又無可奈何的馬龍只能托人找關系,想辦法去找“贊助票”。第二天,經熟人幫忙,馬龍交了500元,才拿到了海原一小的“贊助票”。
為了讓孩子進海原一小讀學前班,海原縣海城鎮教委的擺老師最近也為“贊助票”忙碌了好一陣。“2000元都得交啊,娃娃念書呢,沒辦法!”擺老師說,雖然這個錢交得很窩火,但現在都形成了這樣的風氣,老百姓也沒辦法,學校要多少就得交多少,只要孩子能上學就行。
很多農村孩子進城念書導致“贊助票”一票難求
在海原三小的櫥窗里,有醒目的校務公開欄,其中一欄中公開了各年級的收費標準。在學前班一欄,按照寧價費【2009】54號文件的收費標準,應收學雜費270元,課本費31.5元,作業費3.2元,合計304.70元。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公示欄里沒有任何贊助費的信息。
馬龍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出具了自己頗費周折得到的“贊助票”。所謂“贊助票”,就是一張“海原一小學前班學生入學通知單”。
該通知單開頭明確“你單位職工____的子女____于二○一二年九月十五日至十六日兩天到我校報名注冊”。其后是6項報名條件,落款有海原一小教導處的蓋章和負責人的簽名。通知單右下方顯示“生入字( )號”。
“只要找到人,交上錢,就可以拿到‘贊助票’,也不一定全是給干部的。”在馬龍出示的通知單上,除了學校教導處的蓋章、一個簽名和右下方的入學號,再沒有任何單位和學生姓名的信息。馬龍說,交錢領“贊助票”時,沒有給任何票據,報名時出示一下就可以了。
孩子上了海原四小的學前班,進城農民田小林說,比起一小,四小“贊助票”的價格還低一點,票也不是很緊張。
劉強孩子所在的海原三小附近有大量進城務工農民租房居住,“贊助票”較四小緊張多了,但農民還是想盡辦法要上城里的學校。
“去年一小的‘贊助票’是300元,今年漲到500元了,去年其他學校沒有‘贊助票’,今年全都有了。”在劉強住的地方,有很多從海原鄉下搬遷來的農民,他們的孩子都在縣城的各小學上學,大都經歷過求人托關系找“贊助票”的事。
“學校只收城里的干部家的孩子,干部買票容易得多,我們農村的孩子上個學真是太難了。”王玉蘭一家去年從樹臺鄉遷到縣城,她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為了兩個孩子上學前班,除了交300元的贊助票費,光托人走關系就花了1700元。
“鄉里沒好老師,在縣城有學上就行了,大人苦一點也沒關系。”來自史店鄉田拐村的田俊的兩個孩子都在海原三小上學,她告訴記者,農村學校的教師有的不好好教課,家里農活忙時,甚至有雇用當地初中生或高年級學生給小學低年級學生上課的情況,“我們苦了一輩子,再把孩子放在那里,就沒有希望了”。田俊說,在他所在的村子,條件稍好的家庭,孩子五六歲時,大多在海原縣城租房子,供孩子上學。
“村里的學校6年前就撤掉了,孩子上小學去最近的櫻桃村要翻一座山、過一條溝,去鄉上的學校更遠。”劉強說,孩子這么小上學就要翻山越溝,確實很擔心。
“現在‘贊助票’確實是一票難求。”馬龍說,這幾天,很多家長都在打聽哪里有票,只要有票就行,不在乎出多少錢,也沒想過交的這個錢是干什么的。
各校對“贊助票”的由來、用途說法不一
關于“贊助票”的由來、用途,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海原走訪發現,各學校說法不盡相同。
“進城的孩子太多,學校的壓力太大,就想通過收取‘贊助費’來提高門檻,緩解一下招生壓力。”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海原三小校長馮彥才說,海原三小主要面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招生,但近年來,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適齡兒童就學壓力越來越大,為了緩解學前班招生壓力,學校出臺了收取贊助費的辦法,想以此促使一部分農村孩子回生源地農村學校就讀。
“進了學前班,從小學到高中就都能在縣城就讀,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馮彥才說,正因為學前班是農村學生進城讀書的第一站,因此,家長擠破頭往里面鉆,學校的壓力很大。
馮彥才說,目前海原三小沒有學前班教師編制,學校開學前班后,學生人數不斷增加,需要從外面聘請教師,這部分教師的工資由學校發放,另外還有辦公用品的開支,這些都得從贊助費中支出。
對于“贊助票”的來歷和用途,海原一小校長曹鵬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
“過六一、教師節時,一些機關單位給學校贊助,學校就將學前班的入學名額回饋給這些單位。”曹鵬說,“當然,有一些是公共關系,學校也就不收取贊助費。”
曹鵬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解釋,學校招生是按屬地原則,原則上只招收轄區范圍內的學生,但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學前班招生的壓力越來越大,每當開學時,總有家長成群結隊來學校求著報名。“我們不主張收取農村學生的贊助費,但也不排除個別人通過關系得到‘贊助票’。”
曹鵬介紹,贊助費收入主要用于學校六一節、教師節的開支。
開學前,海原縣教育體育局對全縣中小學開學狀況進行了督導檢查。海原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馬得福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開學檢查中,并沒有發現亂收費的問題。對于學前班“贊助票”的情況,他表示并不知情。他說,教育局從沒發過收取這項費用的文件。
馬得福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出示了海原縣教育體育局8月17日印發的“關于對2012年秋季學期開學六項工作進行檢查的通知”。該文件第四部分“規范辦學行為”第6條為“是否存在亂收費(包括學具費、保險費、體檢防疫費、課外讀物費、報刊雜志費、輔導費、交付資料費等)。第五部分“學前教育促進年活動開展情況”第4條為“是否實行收費公示制度,嚴格按照國家學前教育收費標準,是否存在另立收費項目”。
“學前班正式報名要晚一點,我們檢查時還沒報名,如果確實存在此問題,我們將嚴肅處理。”馬得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