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用能認多少字、能識幾個數來判斷孩子的學習能力,而這些其實是學習成果,與能力無關。就像學習成績不能反映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一樣,“怎么學”永遠比“學了多少”更重要。孩子的專注力也是一樣!
耐心與專注,是每個孩子都擁有的內在能力。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孩子先天氣質不同,專注力的外在呈現也不同,各有優劣。
他們總是要求多多,若不能迅速得到滿足就很急躁;對環境變化敏感,有時甚至抗拒變化。在大人眼里,他們是“難對付的孩子”,非常“不好伺候”。 其實正因為他們有高于普通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才會對周圍環境表現出更高需求。充沛的好奇心使他們很容易對一件事集中注意力,發達的感知能力又使他們很容易被其他事分散注意力。 他們看上去很乖,很少提要求,喜歡獨處,對于環境變化不會像高敏感度的孩子那么抗拒,但也不會像高敏感度孩子那樣,進入新環境后能很快融入。 他們不抗拒新環境,也不融入新環境,在群體中喜歡保持安靜,不容易被打擾,專注力也最穩定。 他們非常喜歡說“不”,比通常的逆反期表現更固執,更情緒化,態度消極,善于把一件簡單小事演變成一堆麻煩,令父母疲憊不堪。 他們的專注力表現由心情和身體狀態決定,稍有不適都可能引發他們情緒失控。 你常常想對他們大吼:“這已經是第三次了!”“難道你沒聽到我剛才說的話嗎?” 他們不愛理人,容易緊張、羞怯,似乎在理解和融入這個世界時有困難,每天都需要媽媽反復嘮叨才把該做的事做好,通常專注力較低。 他們總是處于探索狀態,天不怕地不怕,無論在哪里都可以嗨翻全場。 只要是感興趣的事就會專心去做,不會輕易受外界干擾,否則就懶洋洋待在一邊,完全不肯投入精力。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行為、找到孩子的興趣,專注力也是可以通過練習與培養逐步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