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有著非常明顯的人際交往障礙,從癥狀上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不能建立正常的社交與人際關系,他們通常都不合群,喜歡關閉在自己的世界里,如非有求于人,他們是不會理睬別人的。
2、對別人的存在漠不關心,不肯與人有目光對視交流,并且不愿與人有身體上的接觸。此外,他們往往酷愛某一物體,以代替對人的感情。
3、孤獨癥兒童缺少體驗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興趣,以及與別人交往的意識和愿望。
因此,大多數家長面對有上述癥狀的孩子,都感到非常的沮喪和無助。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專業的訓練機構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幫助和治療。
誠然,以專門訓練人員制訂并實施計劃的方式來引導他們取得進步,其作用是積極的但也有局限性。如果單純地依賴于某些機構的外力作用,就容易產生這樣的尷尬:兒童人際交往動機的形成不能與他們生活、學習的各個環境相互融合,無法形成一個與社會、家庭相融合的實踐環境,以至于不能真正改善他們的人際交往障礙。
如果將訓練者和家長的作用結合在一起,創設一個集示范、影響。實踐和提高為一體的互動整體,那么訓練效果將會大大改觀。
因此,家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它是建立兒童交往動機、誘發其溝通意識的源泉,它將會為訓練者此后的工作打下根本的基礎。
除此之外,我們還想給家長朋友一些誠懇的忠告:可多與訓練的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聽取他們的建議并付諸力所能及的實踐。同時,我們還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比如帶孩子去公園并希望以此來刺激孩子的視、聽和觸覺等,增強學習效果,但是有的孩子則感到不安或煩燥,這令大人覺得很失望。事實上,這類情況并不少見,但積極一點看,我們已經令孩子們接觸了新的環境,只是刺激的強度和孩子們的適應狀況還須更多的磨合。因此,家長應放平心態,調整期望值,不盲目悲觀,也不急于求成。讓我們在不斷地摸索不斷地改進中幫助孩子康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