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覺統合的原理
感覺統合訓練的主要感覺通道是皮膚的觸覺、前庭感覺和本體感受。感覺統合訓練強調“統合”,實現大腦中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和合作。并且通過訓練,形成適應性行為從而使機體在大腦中形成適當的反應模式。
觸覺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濕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的感覺。
前庭平衡覺是指利用內耳的三對半規管及耳石(碳酸鈣結晶體)來探測地心引力并控制頭部在活動中的方位,保持身體的平衡。
運動覺(深感覺)是指來自于我們身體內部的肌肉、關節的感覺,它是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的感覺。
一般兒童,在兩歲之前基本是生活在形象思維即右腦半球的時間里,兩歲以后左腦半球才開始慢慢發育。在左腦半球定型(6歲)之前,語言中樞尚未成熟,幾乎全部是右腦半球為中心觀察、分析事物,因此應該盡早訓練開發幼兒右腦半球。若此期不施于有關訓練,讓幼兒放任自流地度過這一重要時期,幼兒的右腦發育必然會變得遲鈍,甚至荒廢,對左腦半球功能的發展和發揮也將產生不可彌補的消極影響。
二、感覺統合的作用
綜合起來說,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組織功能。腦部一方面對各種感覺刺激做出反應,下達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對 各種感覺信息做綜合處理。如果各種感覺信息傳入和傳出的通道暢通,整體協調得當,人的神經系統就會利用這些紛繁的感覺刺激來形成認知、動作等各種適應性活動。
2、 檢索功能。輸入人腦的感覺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腦在意識水平上不可能對此都做出反應,感覺統合把各種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從中檢索出來,以供腦使用
3、 綜合功能。感覺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體的形式呈現給人的感覺統合的功能便把各種感覺綜合,形成整體。
4、 保健功能。如果一個人的感覺統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適應內外環境,人就會產生勝任、滿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覺。
三、感覺統合訓練內容
感覺統合訓練包括提供前庭、本體和觸覺刺激的活動。訓練中指導兒童參與各種活動這些活動是對兒童能力的挑戰,要求他們對感覺輸入作出適應的反應,即成功的有組織的反應。新設計的活動逐漸增加對兒童的要求,使他們有組織的反應和更成熟的反應。在指導活動目標的過程中,重點應放在自動的感覺過程上,而非指導兒童如何作反應。在一個學習活動中,涉及的感覺系統越多,學習的效果越好。
感覺統合訓練過程幾乎總是讓兒童感到愉快,對兒童來說,訓練就是玩,成人也可以這樣認為。但訓練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因為訓練中有老師或訓練人員的指導,兒童不可能在沒有指導的游戲中取得效果。設計一個游戲氣氛不只是為了愉快,而是讓兒童更愿意參與,從而他們從訓練中獲得更多的收益,為兒童獲得一個肯定的成長經驗而設計這樣一個訓練。
常用感覺統合訓練教具有滑板車、平衡臺、大籠球、羊角球、球池、單杠、溜滑梯、吊床、秋千、刷子、海綿、吊纜搖籃、網纜、平衡吊纜、跳床、圓木馬吊纜等等很多游戲方法(具體操作略)。
四、感覺統合訓練的一般目標
1.提供給兒童感覺信息,幫助開發中樞神經系統;
2.幫助兒童抑制和/或調節感覺信息;
3.幫助兒童對感覺刺激作出比較有結構的反應 :如組織能力、學習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五、感覺統合訓練的原則
1.訓練當中要讓兒童感到快樂而不是壓力;
2.訓練中兒童是主角,要尊重兒童對感覺刺激的需要和選擇;
3.通過控制環境給兒童以適當的感覺刺激,從而改善其感覺統合能力,使兒童能作出 適應性反應,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4. 訓練過程中,給孩子以積極的反饋,并與家長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悅。
六、感覺統合不良和失調
感覺統合功能失調是指進入大腦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形成有效的組合而產生的一種缺陷。對于有大多數兒童,感覺統合能力不象應有的那樣有效地發展,其原因包括:中樞神經系統不健全 如:發育遲緩,輕度大腦功能失常。和環境的影響①早產或剖腹產;②活動空間狹小或過多依賴學步車,導致爬行不足;③過度保護或管束過嚴;④缺少同伴群體;⑤缺少戶外活動和各種運動;⑥過早進行認知教育;⑦電視、游戲機成為兒童主要的玩具等。
感覺統合不良和失調主要表現為:①容易分心;②活動水平過高或過低;③沖動,不易使自己平靜; ④自我概念差,易出現行為問題;⑤對感覺的刺激反應低下或過度;⑥社會交往能力不佳,情緒不穩定 ;⑦動作笨拙,粗心;⑧肌張力不足,姿勢不佳;⑨注意轉移困難 ;⑩言語、語言發展遲緩 。感覺統合失調,有時可能很隱匿,尤其在兒童中容易把問題歸咎于其它的原因。如“他固執,懶惰”,或“他不愿做”,或“她被寵壞了,怕羞,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