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覺反應著一個人的學習力、理解力和反應力,如上面的案例所示,如果是前庭覺發展不足的人, 他就不會往下深挖,事后經過學習似乎有點明白,但對于真實內涵仍然百思不得其解。當然, 執行力跟學習態度不錯的人就懂得再查資料,反之,將錯失一個學習機會,這兩種行為累積成的差別就是“悟性”的不同。
而有第二種反應的人則顯現出前庭系統反應比較迅速,能夠快速過濾接收到的信息,獲取知識,總結概念, 決策出適切的應對行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方式則都由前庭覺所主宰,因此前庭覺的運作方式決定一個人的學習模式!
因此, 同樣的學習內容, 人們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習成果。如:一個班幾十個學生,最后學習成績都不一樣,但老師教授的內容卻完全相同。這時候,大家可能會找一些跟“態度”有關的原因,如:不努力,不乖,沒上心、不愛學習等等, 強硬幫孩子貼上各種標簽,漸漸地讓孩子真的變得不愛學習。其實這一切的根源主要來自于每個人前庭覺被開發的量和深度,只有解決根源才能幫助孩子重新獲得優質的學習能力,而有了學習能力后,孩子自然而然愿意學習,輕松學習。
甜甜2歲半前都由外婆帶養,外婆的主要觀念就是“順其自然,長大了, 該會的自然都會”,生活中的主要接觸物就是電子產品,其余的活動幾乎為零,2歲半后, 奶奶發現甜甜不太對,就把她接到身邊,發現寶貝對周圍的事物沒有探索欲望、不能正常交流、玩的內容也很短淺、對很多事物都是沒感覺, 仿佛置身事外!這些現象造成的原因除了感統經驗嚴重缺失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前庭覺開發過少,測評后發現孩子竟然被保護得“如此干凈”! 像襁褓中的嬰兒! 原因就是未能得到足量的、科學的刺激,漸漸地, 孩子不再探索這個世界,漸漸地讓孩子該有的學習能力停止萌芽。
奶奶一直在給孩子找解決的方法,努力的人就有幸運的可能。終于,與我們結緣,預約測評,我們對甜甜的狀況進行一一篩查后,給孩子進行針對性訓練,孩子在訓練的過程中, 慢慢對外界的事物有了感覺 —— 慢慢地開口講話 —— 模仿動作 —— 進行認知類訓練 —— 社交練習 —— 最后融入大環境 —— 正常入學。入學前,甜甜大部分的能力都達到了入學標準,唯獨社交能力相對低下,這也是我們唯一的擔心。入學后, 家人也堅持讓甜甜做訓練鞏固,現在每次上課, 奶奶都會和我們主動分享甜甜的進步,直到最近一次交流,甜甜的社交也完全達到標準了,能呼朋喚友、組織游戲了,我們唯一的擔心也就落地了
所以,真正的愛,是給孩子最需要的; 真正的愛,是有能力的愛; 真正的愛,是理智的愛。 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建立良好的學習能力, 才是真正的愛, 也才是我們可以做、應該做的。造成某種能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造成一切學習能力不足的根源在于前庭覺發展不足,前庭覺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