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覺是來自肌肉、關節、肌腱、韌帶、骨骼等深層組織的感覺。本體感覺的接受器,一是與控制肌肉張力有關的肌梭,二是與肌肉主動收縮張力有關的附著于骨頭處的、肌腱。本體覺在人類的學習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了本體覺,才能做出手眼協調和雙側協調等動作。
本體覺也是人們不怎么熟悉以及較少被提及的感覺系統,但它在人的發展中常被譽為“智慧的象征”,幼兒可以通過這種感覺對身體進行操控。本體感就好像存在于我們大腦中的一幅感覺地圖,有了它,即使不能聽、不能看,我們也可以對全身有一個準確的掌握。
本體覺的基本功能
本體覺對于肢體動作的協調、流暢度和力度等層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體覺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項:
1、奠定身體知覺度及身體概念
2、維持姿勢、肌肉張力及面部表情、音調的抑揚頓挫
3、動作企劃能力
4、大小肌肉動作協調,使動作準確而優美
本體覺訓練內容
本體覺的訓練內容主要分為動態訓練和靜態訓練。
動態訓練
訓練中肌肉產生地的收縮,特別是反抗阻力時產生的收縮,對促進本體感受信息,輸入中樞神經系統有重要作用。
如當孩子保持小飛機動作在滑行板上時,頭部仰起時,頸肌會產生強烈的收縮以對抗地心引力。
本體覺動態訓練需要加強這種反抗阻力類收縮感覺輸入。
靜態訓練
孩子無論是坐著、躺著還是站著,身體的肌肉都會產生變化,形成感覺。
本體覺的靜態訓練,可以從孩子手指等小肌肉群著手,采用插棒、穿珠子等方式,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發展,提升孩子本體系統地控制能力。
本體覺訓練要點
本體覺訓練要點可以從肌肉收縮運動、順應性反應兩方面著手。
肌肉收縮運動
較強的肌肉收縮可為腦干部統合提供感覺輸入。
持續的肌肉收縮對肌梭機能有增強作用,肌梭產生的感覺信息往往會導入小腦,可對腦干部的統合功能起到促進作用。
此外,肌肉收縮有助于中樞神經系統本體感覺信息的輸入,促進兒童肌肉張力與肌肉耐力的發展,對孩子身體控制與協調能力有明顯促進作用。
適合進行萬象組合、摔跤、拔河、爬繩、丟沙包、跳高等訓練。
順應性反應
通過順應性反應,孩子不僅能理解一些對環境具有改變作用的活動,還能進一步增強內存驅動力。
如果孩子的順應性反應良好,可以提高組織協調能力,并使孩子的大腦處在條理清晰的狀態中。
每一種順應性反應又會引起進一步的感覺統合,為了統合這些感覺,孩子會試著順應它們,如此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本體覺訓練方法
人出生時的本體覺并不發達,需要后天的訓練。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可以采用各種方式來達到促進本體覺發育的目的。
根據成長期進行訓練
本體覺訓練應根據孩子在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的成長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活動。
根據內容分項訓練
根據本體覺訓練內容分類,可側重進行精細動作、生活自理、大運動等方向地訓練。
精細運動訓練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等特點,可自行設計抓、穿、插、刺、夾、剪、揉、捻等游戲,如擺積木、投球、捏橡皮泥、穿珠子等。
生活自理能力培養
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如洗臉、穿衣、系鞋帶等,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要鼓勵他們自己做。
大運動能力培養
著重于提升兒童抗重力肌肉群(頸部、肩部、軀干、髖部)發展,訓練設計以鉆、爬、跑、跳、投等為主,如萬象組合,跳圈,平衡步道等。
本體感不是天生就具備的,需要后天的訓練。
例如,嬰兒期的翻身、滾翻、爬行訓練,幼兒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訓練,兒童期的跳繩、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訓練,對孩子本體感的發育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