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是指大腦將各種感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并做出正確的應答,使個體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中和諧有效地運作。它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A.J. Ayres,據神經生理學理論研究系統提出的。
感覺統合失調,顧名思義就是大腦對視、聽、觸、味、嗅等感官傳回來的刺激信號處理不當,在某些環節中出現障礙,大腦各個感覺功能區配合不好不夠高效,運轉不夠順暢,各環節也不夠協調,那么信息的處理和綜合就不夠迅速,導致個體的行為動作不夠協調,這種現象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
之所以會出現感統失調,主要是2個原因:
1、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導致的感知覺信號傳遞路徑不暢;就是發生在信號傳統到大腦的過程中,通路不暢,多是先天因素(比如遺傳、孕期藥物和疾病影響)或者后天因素導致(比如發燒、藥物等等)
2、環境的刺激不夠。只有提供了豐富刺激的外部環境,神經系統才能輸入多種多樣的刺激信號,大腦才有機會進行感覺統合的協作練習,感統才能在諸多的練習當中走向協調。簡單的說,就是對大腦的訓練不夠導致的,包括語言的交流(影響聽覺)、顏色刺激(影響視覺)、撫觸(觸覺,也是最常見的)、運動(影響平衡覺和本體覺,也就是前庭功能平衡功能和大腦控制肌肉運動的本體功能)。
感覺運動方面的障礙會阻礙兒童發展認知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因此感知覺運動方面的訓練是推動兒童發展的重要手段,其中感統訓練便是被廣泛運用的干預方式。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5歲的航航(化名)患有中度孤獨癥。根據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二版(WISC-R),測試智商為 69分。自2022年6月起,航航開始進行感統訓練,每周5節課。
開始訓練時,航航不配合教師的指令,身體動作不協調。在粗大動作方面,稍微跑快點就會跌倒,可以蹲,雙腿不會跳;在精細動作方面,必須用五根手指才能抓一顆花生米。航航最喜歡上的是音樂課,可以集中較長時間的注意力聆聽課堂內容。
根據航航的特點,訓練師為他制定了短期康復目標,主要分為精細動作和粗大動作兩個方面。
通過騎腳踏車、捏玩偶等活動提升航航的粗大動作能力,改善伸直張力及屈曲張力,提升肌肉力量及身體的協調性;通過撕圖片的活動提升航航的精細動作能力;通過扔沙包的活動鍛煉航航將精細動作與粗大動作緊密配合使用。
航航進行感統訓練
經過八周訓練,航航的各項能力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在粗大動作方面,航航可以獨自騎腳踏車而不掉下來,能在訓練師的輔助下完成更多高難度的組合訓練。在精細動作方面,航航可以順利完成用手把白紙撕成長條的任務,并且能在鋼琴上彈奏出簡單的樂曲。
感統訓練是嚴謹且復雜的,訓練師要經過多樣的專業評估、多方信息搜集后,才能設計適合患兒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感統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僅靠機構里短暫的訓練時間是不能鞏固與泛化干預效果的,需要父母、學校、社會等多方聯動支持,才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