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城市的寶寶基本遠離大自然,關在房間里最多就是搭積木、玩樂高。
幼兒園期間就上培訓班,拼命的學習,沒有快樂的童年去開心玩耍,時間長了慢慢導致感統失調。
其實感統失調并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癥,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感統失調,讓很多家長們緊張,很多家長不知道自家寶寶是否屬于感統失調,因為感統失調的早期癥狀很難讓家長發現。
如果家長能夠早發現,并且在6歲前給予干預訓練,這樣寶寶就會少走很多的彎路,訓練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那么,感統失調的孩子會有哪些早期表現呢?
1、語言發育遲緩
感統失調的寶寶聽力檢查一般沒有問題,但他們卻不能專心聽別人的話,也不會對別人的話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讓人覺得他們好像根本沒聽見一樣。
同時,他們想要說話的時候,也常常不知道怎樣用語言來表達,表現出一定的語言發育遲緩癥狀。
2、不會系鞋帶、穿襪子、穿鞋、穿衣服等
這樣的小事兒,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需要手部精細動作非常到位,所以,如果寶寶始終學不會不會系鞋帶、穿襪子、穿鞋、穿衣服,極有可能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
3、玩耍時,技巧不如其他孩子
感統失調的寶寶無法把感覺信息進行有效的組合統一,對外界缺乏有效的順應性反應。
所以,他們不會操作復雜的玩具,并經常容易把玩具搞壞,在玩耍過程中抗干擾能力差,不注重細節,遇到危險也不知道及時躲避。
4、討厭手工作業和益智游戲
有些感統失調的寶寶手眼協調差,不會拼圖,不會用剪刀,所以對手工作業和益智游戲不感興趣甚至討厭。
5、不會鉆、爬、跑、跳
感統失調的寶寶和同月齡的正常寶寶比起來,鉆、爬、跑、跳以及坐起或站起的動作會比較吃力。
6、發育水平基本正常,但行動笨拙
一些寶寶的發育水平也許基本符合正常的發育標準,但是你會發現,他們走路比較費勁,動作也非常不協調,跑步的時候還常常會出現磨蹭、摔倒的情況,可能也是由于感覺統合失調的緣故。
7、反應敏銳,焦躁不安
觸覺敏感的寶寶反應特別敏銳,討厭別人的靠近和觸摸,甚至討厭光和聲音,對集體活動也非常抗拒。
感統失調的早期癥狀雖然不易察覺,但只要家長足夠細心,還是能夠在生活中發現某些蛛絲馬跡的。
不要錯過了孩子感統訓練的黃金時期,一定要抓住孩子的黃金年齡進行訓練,不然年齡越大越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