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 感統訓練 對陌生而熟悉的“感統訓練”,許多家長總是在不經意間掉進坑里,對于感統訓練的錯誤認識導致不開展或無法開展感統訓練,容易延誤訓練的黃金期。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說那些家長經常會陷入的誤區。 誤區一 感統訓練是有問題的孩子才需要,我家孩子很正常,不需要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并不是特殊孩子的專屬訓練,而是適合每一個孩子的訓練。對于正常孩子來說,開展感統訓練是為了達到提升感統能力的目的,預防感統失調。而且由于孩子每日外出活動的時間減少、活動空間受限、家長過度保護等原因,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感統訓練不足,所以更加建議普通孩子也應該及早開展感統訓練。
誤區二 孩子不需要進行感統訓練,長大了自然會好。 感覺統合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后天的訓練十分重要。從小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并不是指參加早教機構的感統課,在家做感統游戲一樣算數),能幫助孩子接受環境信息的刺激,通過訓練讓孩子的大腦和身體互相協調,不斷促進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
誤區三 不注重感統測評! 每一個孩子異常行為表現的背后,根源都不盡相同。拿語言來說,影響兒童語言發育的原因有八種之多,如呼吸系統、前庭功能、口腔功能、能量、視知覺、聽知覺大腦語言功能區是否激活、是否具備語言環境。 為了保證訓練的有效性,家長必須要重視兒童感統訓練的前提是感統測評。感統測評能夠了解造成孩子出現不同行為表現的根源在哪,并通過設置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幫助孩子補齊能力短板。
誤區四 感統訓練就是運動鍛煉! 體育運動,是為了達到鞏固和發展身體素質的目的。而感統訓練,是為了提高兒童加工和整合感覺信息的能力。感統訓練的形式比較多樣,會借助運動或游戲對多感官進行刺激,像跳皮筋、跳房子、躲貓貓等,寶爸寶媽小時候玩的游戲也是感統游戲之一。
誤區五 進行感統訓練,只需要把孩子帶到機構交給老師就好! 感統訓練并不是單靠在課堂就能完成的。感統訓練并不是只在康復機構進行,在家訓練亦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短短1小時的課堂,只能讓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提供更專業的建議,但并不是感統訓練的全部。但這1個小時能讓寶爸寶媽體會感統訓練的要點,以便你在家與孩子進行感統訓練。
? 感統訓練少不了寶爸寶媽的參與 在訓練過程中的親子交流,其實也是鼓勵孩子逐漸進步的動力。所以,帶孩子在外進行感統訓練時,多留心老師說的細節,回家找時間和孩子玩玩感統游戲、培養親子感情,把感統游戲引入作為日常親子游戲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