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購買學步車
導致孩子活動空間嚴重受限
學步車、嬰兒車,的確可以幫助帶孩子的家長省不少力,但是孩子長期待在學步車內,身體的活動范圍會被大大縮小,尤其是在孩子的爬行敏感期內。
如果過量使用嬰兒車、學步車,很容易導致孩子爬行不足,如此,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幾率幾乎可以達到90%以上。
-02-
原生家庭不和睦
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家庭成員關系不睦,比如夫妻不和、婆媳有矛盾等,常常會導致家庭氣氛過分緊張,給孩子的身心帶來無形的壓力。
尤其有些家長毫不避諱地當著孩子的面相互謾罵爭吵,甚至把孩子當成出氣筒,對孩子進行辱罵和毆打等,將對孩子的身心造成非常巨大的傷害,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這類問題家庭走出的孩子,通常也屬于問題孩子,他們通常情緒波動比較大,容易莫名其妙地焦慮和恐懼,容易對他人產生敵意,容易嫉妒,并缺乏同情心,甚至做事也會比較殘忍。
-03-
小家庭化
導致孩子感覺學習不足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中年輕人不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加上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孩子可以解除的人變得非常有限。
加上上班一族的父母,經常早出晚歸,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愛撫孩子,這些都會造成孩子早期感覺學習不足,尤其是觸覺學習不足,出現膽小、愛哭、粘人、怕生、愛打人、愛咬人等等。
-04-
家長過分講究衛生
導致孩子感覺學習受限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品質普遍有所提高,家長們除了對自己的穿著打扮比較講究之外,對孩子的穿著也是非常重視。
很多家長不愿意再讓孩子去玩耍或擺弄那些容易把他們身上弄臟的東西,比如沙土,比如水,甚至連路邊的欄桿都不許摸一下。
尤其是一些有潔癖的家長,對衛生的講究更為苛刻,不僅把家里收拾得一塵不染,對孩子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吃飯不能撒桌上,更不能下手抓飯吃,不許坐在地板上,不許......各種各樣的限制,導致孩子的感覺學習也大大受限。
-05-
家長過分溺愛過度包辦
導致孩子感覺學習匱乏
現在的很多家庭,幾個大人一起照顧一個或兩個孩子,對孩子過分溺愛過度包辦,孩子要吃,就把香噴噴熱騰騰的食物直接喂到孩子嘴里,孩子要看動畫片,立馬打開電視讓孩子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孩子想要玩玩具,立馬捧來一大波玩具供孩子挑選......
結果,孩子日漸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王子小公主,或者從感覺統合的層面來講就是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愛思考、不會動手、行為遲緩笨拙的感統失調兒童!
-06-
家長過早對孩子進行認知性教育
違背孩子感統發展自然規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家長的普遍心態,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 “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家長過早地讓孩子接受繁重的認知性教育。
然而,6歲之前,孩子的大腦主要是一部感覺處理的機器,孩子必須要親身體驗各種感覺信息,才能促使大腦在感覺刺激的作用下實現神經網絡的連結,并順應性地做出動作反應,也就是說,6歲之前,主要是"感覺-動作“組合發展的階段。
只有讓孩子充分地去聽,去看,去做,去感受各種各樣的事物,才能實現大腦感覺統合的良好運作,為日后的讀書,寫字奠定基礎。
-07-
家長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不限時間
妨礙孩子感覺統合正常發展
電視、電腦、手機、ipad......這些電子產品幾乎已經成為現代家庭的標配,而孩子生活其間,難免會受其影響。
再加上,有些家長不知其害,對孩子看手機,看電視的時間不加限制,結果導致年幼的孩子們不僅視力受到了很大傷害,而且感統能力的發展也受到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