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今年3歲半上小班,最近媽媽被老師叫到了幼兒園談話,因為孩子午餐后都不刷牙,午睡后也不喜歡洗臉。 最開始老師以為是孩子不會自己操作,可是在老師幫助后,孩子反而表現出極大的抗拒性、會哭鬧。 該怎么解決孩子不愛刷牙、擦臉的問題?畢竟現在午餐后不刷牙對孩子牙齒健康有很大的隱患。 媽媽和老師說孩子在家也是不愛刷牙,每次刷牙都跟打仗一樣,最開始連哄帶騙的,現在只要一到這個時間,孩子就會藏起來,自己也是很頭痛。平時寶寶對于挖耳朵這類的行為也是非常抗拒。 媽媽自己也是非常著急,可是該怎么辦呢? 討厭刷牙、衣服標簽的觸感是因為感統失調而引發的觸覺防御反應。 觸覺防御較常出現在身體中臉、脖子這些跟生存有關的部位,因此,就容易出現抗拒擦臉、挖耳朵、戴帽子或者討厭衣領標簽的行為。 這些不僅僅是防御,更是會引起戰斗行為的情況。因此,咬(牙齒周圍)、抓(指甲周圍)有關的部位也容易出現觸覺防御反應,讓孩子非常討厭刷牙或剪指甲。 1、躲避接觸,固執于某些物件要時刻抱著才有安全感,不愛玩身體接觸的游戲,嫌棄某些布料的衣物。 2、討厭被別人觸摸,包括理發、洗澡、刷牙,也不喜歡繪畫、沙土、泥工等手工作業。 3、脾氣比較火爆,愛發脾氣動手打人,對非惡意的身體接觸反應激烈。 建議孩子有以上情況的家庭,在家陪孩子進行3種訓練游戲,有效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情況。 針對像小杰這類孩子緊張刷牙,容易產生抵抗情緒。 父母及時用言語鼓勵:“寶寶很棒!”孩子聽到鼓勵后,慢慢分散了注意力,放松了警惕。 當父母再次嘗試的時候,相對會容易些,父母需要分天按順序地完成以下步驟。 1、第一天:嘴唇碰牙刷 2、第二天:把嘴張開,碰大門牙 3、第三天:碰內臉頰 在進行第三次刷牙的時候,牙刷觸碰在內臉頰上。 經過前兩次的活動,孩子會明白了其實刷牙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4、第四天:舔牙膏?→第一次刷牙! 在第四次做刷牙活動的時候,準備了食用牙膏,并把牙膏擠在牙刷上。 先讓孩子含一口水,然后將牙刷上的牙膏沾水,刷牙正式開始。 當沾有牙膏的牙刷第一次碰到孩子嘴巴的時候,他們本能地用舌頭舔了一下牙膏。 孩子會產生出“嗯,似乎有點味道...”的想法。趁著這種抵抗情緒沒有被無限放大的時候,馬上給予孩子言語指導和鼓勵,讓孩子的舌頭嘗試不去舔牙膏。 就這樣,慢慢地讓孩子逐漸接受刷牙。 1、爸爸或者媽媽,每天適當創造幾次機會和孩子進行愛的抱抱。 2、擁抱有節奏,放松抱→緊緊抱 3、每個周期維持10-15秒,以這樣的節奏輪替2-3組 1、準備一摸就知道其觸感的棕刷或者海綿。 2、從容易引起孩子注意的部位,如手、腳開始。 3、用相同的力道拿道具,一次壓個3~5分鐘。 注意: 1)壓的時候要從孩子的眼神、表情或小動作來認識孩子是否把注意力轉移在這些部位上。 2)不要弄痛孩子 3)一直壓著同一地方,會讓孩子因習慣而分心,所以要壓的同時也要記得轉移。最好從脖子、側腹、臉這些容易觸動原始感覺的部位。 對于感統失調的孩子,家長一定要重視! · 0-3歲是感覺統合的形成期 · 3-6歲是最佳矯正期 · 6-13歲是彌補期(矯正費勁,效果差) · 13歲后感覺統合基本定型,難以矯正 因此,越早發覺孩子的前庭覺問題,也就能越早去彌補不足的刺激,從而降低對孩子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