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專注地干點兒“正事兒”真的是太難了!
尤其是,讓孩子專心寫作業,難于上青天!
想到不久前,有位爸爸偷偷拍下了孩子獨自寫作業的過程。
爸爸前腳出門,小男孩后腳就開始了磨洋工。
摳摳手,摳摳腳,再去敲敲墻,耗時1分10秒鐘;
接著來回推拉身后的門,用時1分31秒;
玩得不亦樂乎,終于想到了要寫作業,僅寫了1分21秒;
再然后,墻上摳摳畫畫,晃晃椅子,彎彎腰,耗時1分42秒。
全程9分鐘,磨蹭7分鐘,寫作業僅2分多鐘。
調查顯示:全國近76%的家庭曾因寫作業問題產生過矛盾,80%的家長在輔導作業的時候想打孩子。
為什么孩子一放學就寫作業,卻一直寫寫寫寫……到深夜,還寫不完呢?
其實,孩子不是不聰明,也不是孩子不愛學習。
只是孩子的專注力不夠,還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想讓孩子學習效率提高上去,培養好孩子的專注力,才是重中之重。
說到專注力,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媽媽的留言。
媽媽說:常常在后臺看到人問,孩子注意力沒辦法集中,有沒有好的專注力訓練方法?
在父母眼里,明明幾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孩子非要拖拉不配合,搞得大人情緒也跟著崩潰。
但是實際上,孩子的專注力,是有限的!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注時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根據一項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兒童的專注力水平,會隨著年齡逐漸上升。
在6-7歲這個階段,可以維持專注的時間,也僅僅是9-30分鐘:
一個正常發育的孩子,無論如何,都是無法長時間保持專注的。
當然,這個表格并不是絕對的,只是一個相對的平均值。
當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專注力也會相對更多一些。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夠體諒孩子,她不是不想做好,而是根本做不到。
孩子經常被媽媽責罵不專注不用心,也是受到了不小的冤枉。
我們平時對孩子提要求的時候,也可以參考這個表格。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一氣呵成,把所有作業一下子完成。
在寫作業前,先預估作業量,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平日習慣,把它分割成若干個小塊兒。
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專注集中來解決,這樣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比如,第一次規定做10分鐘,之后休息一會,然后再規定一個 15 分鐘,再休息。
當孩子的注意力逐漸提升,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到后面就不用再分割時間了。
這也,孩子有了相對容易達到的“小目標”,又沒有超過他的能力范圍,做起來就更容易有成就感。
在學習得心應手的情況下,自信心、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自然也會更強。
不隨意打擾,養出專注力
江蘇衛視《了不起的小孩》,有一期節目是4歲小女孩謝宛彤,連續7小時不吃不喝完成巨型拼圖。
這種專注程度成年人都達不到。
談起女孩專注力的養成,她的父母只說了一句話:讓她做自己的事,不要打擾。
小朋友天生的專注力都不錯,只不過在后天成長過程中,被周圍環境破壞了。
很多時候,父母與無意識的行為,都會破壞掉孩子專注力。
主持人王芳在書中講過一個故事。
她帶女兒去書店,旁邊有個四五歲的小男孩也在看書。
男孩看得入迷了,順勢跪在了地上,奶奶立刻阻止:“寶寶,別跪在地上,太涼!”
男孩剛看沒幾分鐘,奶奶又上前:“渴不渴啊,喝口水!”
男孩不語,奶奶不甘心,把水杯打開送到孩子嘴邊,男孩不情愿地喝了一口,眼睛還在書上。
奶奶不高興了,一把搶過書,然后開始教訓小孫子,不喝水要上火生病……
王芳感慨:“我相信這個奶奶非常愛他的孫子,但我也堅信那個孩子的專注被奶奶毀了。”
蒙特梭利很強調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倡導:“除非孩子主動來找你,否則你不要主動去干擾孩子”。
孩子在專心看書、玩游戲的時候,成年人要克制住自己去打擾孩子的沖動。
不要借口孩子”渴了、餓了、冷了“,去打斷孩子。
除非孩子停下來找你,否則不要輕易去打斷她。
如果一定要打斷,請給孩子一點時間。
有個教育心理學老師是這么做的:準備一個計時器。
當大人需要出門,而孩子還在專注做自己事情時,父母口頭告知孩子,比如“十分鐘后我們穿衣服出發”。
而且也不期待什么主動的回應,然后再上好一個十分鐘的計時器。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既尊重孩子,不打斷孩子,也會為他從專注中抽離,提供一個相對緩和的空間。
簡潔安靜的環境,更易培養孩子專注力
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10歲以下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分心。
想要培養孩子專注力,環境也很重要!
李玫瑾教授就曾在講座中強調,想要孩子專注寫作業,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把孩子寫作業的房間布置得盡量簡單,沒有玩具,所有的文具盡量簡單。
在孩子寫作業的桌子上什么都沒有,除了必要的紙、筆、橡皮,其他物品都拿走。
一個安靜、簡單的環境,能減少對孩子專注力的干擾。
朋友畢業后一直任教一所小學,他講自己每次去家訪,最后發現:
很多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孩子,他們在家的學習地點都很隨意。
有的在客廳桌子上,大人們就在一邊做飯、看電視、走來走去;有的在房間里,但是雜物堆了很多,玩具、平板就擺在身邊。
想要養出孩子專注力,盡量在家里辟一個專門的學習區域,跟生活區域分開。
學習區域內,不要出現電子產品,布置盡量簡單、整潔;桌面上也不要放過多的文具、書籍。
過多的設施、玩具,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這樣一來,每當孩子走進這個區域,坐在書桌前,會直接進入一種學習狀態,大腦活躍度、專注力立刻提升到較高水平。
蒙臺梭利曾經說過:“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聚精會神地去學習。”
一位校長說:“孩子只要有這兩項能力學習就不會差:一個是專注力,一個是記憶力。”
幫孩子塑造好習慣,不僅可以幫他們在求學路上省心省力,還可以受用一生。
但孩子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專注力更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