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啟樂園咨詢測評的有很多存在感統失調現象的孩子,家長在說孩子的情況時,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等感統失調的現象外,還有很多孩子都有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毛病,但你會發現無論你提醒他多少次,甚至懲罰他多少次可能都治不了本。常常忘東西的孩子不一定是因為天生忘性大,性格粗線條,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原因。只有找到了原因,忘性大才能徹底治愈。
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抱怨:“我家孩子太粗心,考試時竟然忘記寫名字了。”“我家孩子上學,竟然忘帶文具了,有時還忘了帶課本,整天丟三落四的,可怎么辦好呢?”
面對“丟三落四”的孩子,父母多是反復數落提醒,可是似乎起不到什么效果。
“丟三落四”的孩子一般有這些特征: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粗心大意、毛毛躁躁等。
是記憶力有問題嗎?
顯然不是,這些丟三落四的孩子用心記憶的時候并不差。那么,孩子為什么總丟三落四呢?
1、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孩子在幼兒期,父母不注意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擺弄玩具,或者邊聽故事邊畫畫,孩子經常一心二用。長此下去,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從而導致孩子做事情時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漫不經心,丟三落四。
2、父母包辦代替
當孩子找不到東西時,父母的關注總是“非常及時到位”,事事都為孩子想周全,這樣一來,孩子就必然“記不清東西放在哪里了”,事事都想不周全,反正父母早就為自己考慮周全了。
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依賴性,什么也不用考慮,進而導致馬虎習慣的養成。
3、受心理因素的影響
心理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緊張也是孩子粗心的原因,也就是大家平時常說的“心理素質差”。比如,在考試中,有些孩子就是因為太緊張而粗心,從而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孩子粗心、馬虎、丟三落四的毛病,不但會影響他的生活,還會影響他的學習成績,甚至有可能影響他將來的工作。
因此,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細心做事的好習慣:
1.杜絕包辦代替
對于擁有一定行為能力的孩子,父母應當及早開始,逐步減少包辦代替,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比如讓孩子養成自己的物品自己保管的好習慣,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清點財物,減少對父母的依賴。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丟三落四了。
2.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東西擺放要分門別類,工具使用完要放回原處,出門之前要清點隨身物品……類似這樣的生活習慣,父母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另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創建有序的家庭生活環境,和孩子共同維護。習慣了井井有條,孩子就不容易“馬大哈”了。
3.提升孩子的認知、視、聽覺分辨能力,提高注意力
在孩子的幼兒期,父母可以讓孩子幫忙去拿東西,比如說“把客廳茶幾上的杯子拿過來”鍛煉孩子的聽覺記憶能力;還可以和孩子玩聽覺分辨游戲,家長說詞語:菠蘿、蘋果、大象、猴子、香蕉……孩子聽到水果時拍手,聽到動物時跺腳。
視覺分辨方面,可進行“找不同”,即找兩張相似的圖,讓孩子把兩張圖的不同點指出來。這樣在實際操作中能讓孩子關注細節,并一點點提高孩子的認知和視覺辨別能力,從而達到改變粗心的目的。4.多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如果孩子犯了一點錯誤,父母就簡單歸結為粗心,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一再地強調孩子馬虎粗心,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粗心。相反,如果父母能及時觀察到孩子的細心之處并加以表揚,孩子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自己很細心”的心理暗示。同時讓孩子看到細心的好處,從而讓其產生克服粗心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5.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自然后果懲罰法”,讓孩子承擔自己丟三落四的后果。比如,孩子因丟三落四沒有帶上課的學習用品,一定不要給他送去,讓他因此吃苦頭。孩子因粗心總是弄丟文具,一定不要立馬就給他買,讓他自己去找。如果實在找不到了,就讓他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如果零用錢不夠可以父母先墊,然后用零用錢“分期付款”,再不然,用做家務來抵償。一旦孩子發現丟三落四的后果是痛苦的,他就會自覺珍惜身邊的事物,進而改掉粗心的毛病。
啟樂園特別提醒:對于孩子丟三落四的問題,家長也可以每天放學后和每周日睡覺前,跟孩子一起檢查學習用品,哪個少了,哪個漏了,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必須長期堅持1-3個月,這個問題就會得到有效解決,同時對家長的丟三落四習慣也會同步改善。
在生活中,丟三落四別說孩子,就是大人也經常這樣!孩子丟三落四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一種表現,提醒家長即使是已經形成的壞習慣,只要我們努力,正確引導孩子,并相信他們,不好的習慣也將會逐漸被改正!如果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好動等現象,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婦幼保健院或者像啟樂園這樣專業的感統注意力訓練機構進行咨詢、測評,給孩子進行正面的干預,提升孩子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