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訓練應該注意的10大問題??
發布時間:2017-02-05?09:56:00點擊量:171
1.在允許的范圍內,更可以將戶外和室內的活動連接起來,讓孤獨癥兒童自行體會情境的改變,將有助于能力的重大改善。例女口:我們可以安排孩子先在室內做滑板,然后到戶外蕩秋千、拍球等。
4.提高他的運動調控能力,最好能在一個活動中有多樣的感覺刺激。
單樣的刺激固然可以加強身體和大腦的直接反射,但對孤獨癥兒童最需要的運動調控能力的養成,最好有多種刺激同時處理來練習,例如滑板對前庭體系的刺激,可結合墊上或拍球運動(對觸覺體系及視覺體系刺激),以達成感覺統合的功效。
5.數種游戲活動組合成一個訓練計劃時,并沒有必要做完這個才可以做那個,只要孤獨癥兒童對這些游戲已全然熟悉時,不妨讓他自動連續地去操作,較有益于培養運動調控能力。
感覺統合設備不必要求孩子玩完一種再玩下一種,而應教會他每種的操作游戲方法后,便設計一段自由活動時間,完全讓他們自己選擇,一人或多人玩均可,指導者只要在旁邊觀察,避免不必要的危險,以及有爭執時或發生困難時給予協助即可。
觀察時,對孤獨癥兒童各種活動的掌握、平衡反應、雙側協調、本體感和身體形象的發展情形,每次做成記錄,作為下、次訓練的參考。
6.注重協助語言發展的基礎行動訓練,進行感覺統合活動時,可以嘗試加強和語言能力、養成有關的感覺活動,特別是與生活相關的經驗的參與,對孤獨癥兒童能力的改善最有幫助。
具體策略如下:
(1)強化孤獨癥兒童聽指令拿東西的活動,這樣不但可以多認識詞匯,并能讓孩子練習用自己的意念表達“想做什么事”的能力,這對運動企劃的形成最有直接的幫助。
(2)利用感覺運動訓練孩子注視東西,有利于前庭體系的覺醒。
(3)以口頭指示孤獨癥兒童進行活動,練習聽從他人的指揮。
(4)模仿行動:指導者可以制定簡單的游戲規則,要求孤獨癥兒童在做某種游戲設施時,必須向指導者請示,或講出什么樣的話,做出什么樣的手勢或手指動作。指導者也可以先示范讓孩子模仿,動作從最簡單的開始。
(5)進行象征性的游戲活動,以強化孤獨癥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最重要的是抽象思考力的培養,象征性的游戲對此幫助很大。例如模仿飛機在空中飛行的動作,模仿火車的聲音或洗澡的動作都可以,并且要孩子說出他們在做什么。
孤獨癥兒童對固定的刺激常有固執的現象,所以同樣的感覺刺激在質量上最后要能有點變化,在進行某些活動時,用他最喜歡的游戲來引導。
經常固執于自己慣常的活動中,是孤獨癥兒童無法接受其他信息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改變這一信息選擇的習慣,對孤獨癥兒童行為改善有很大幫助,應多設計幾種游戲來吸引他的注意力,養成他隨時接受不同新刺激的習慣。
指導者應積極引導孤獨癥兒童改變注意重點,讓他能在短期內接受各種不同信息刺激,改變他固執的習性。
7.指導孤獨癥兒童的時間問題。
根據愛爾絲博士和日本孤獨癥專家中根晃及山田孝在198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孤獨癥兒童感覺統合運動的指導時間,可以設定一星期1、2回,每回40 - 60分鐘,指導時期大約需要2 -4年。
8.通常觸覺體系和前庭體系反應過強的孤獨癥兒童,在做感覺統合治療后,成效比觸覺體系和前庭體系反應遲鈍的幼兒好些。
愛爾絲博士生前曾對10位3歲半到13歲的孤獨癥兒童進行14項感覺反應檢查,并依檢查結果進行一年的感覺運動治療,內容包括語言、身體意識、目的活動、社會性、情緒及行動的安定性進行訓練,其中有6名有明顯改善,4名則改善不大。經分析檢討結果,感覺體系較敏感的孩子的效果比遲鈍的孩子更明顯。
9.感覺體系的改善過程和運動、語言、社會性等行動性的改善過程似乎沒有直接的相關。
這是依照日本感覺運動指導專家原藤齋在1 985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作出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0.改善行動過程中,除了感覺統合、反射調整、運動協調外,對感情表達、要求的表現方法和對人關系上也要做行為指導,才能使孤獨癥兒童的行為有全面的發展。
孤獨癥兒童對新環境最難以適應,一味的壓抑反而會使他的感覺信息無法有效發展,所以人際關系、感情表達、要求表現技巧的指導也可反過來協助他生理感覺的調整。
總之,這種方法的機理雖未被神經生理學實驗證實,但實踐中已被普遍使用,對于改善兒童的運動能力有一定幫助,但要視孤獨癥兒童的情緒狀態來進行方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