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要從兒童開始。
現在很多人都漸漸地開始認識到,孩子們的童年閱讀原本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么,它到底有多重要?或者換句話說,孩子們小時候多讀書、愛讀書,到底有什么用?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關心的事情太多太多。
而閱讀只是其中并不顯眼的一部分,常常只有當它在我們心目中變得足夠重要的時候。
美好的書籍具有孩子的童年生活的一席之地,才會成為可能。
所以說孩子應當多讀一些書,讓孩子養成愛好閱讀的好習慣。
接下來,小編提供一些親子共讀的八條建議:
1.閱讀時間要相對固定,晨起、餐后、睡前都可以。
最好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時間,共讀時間大約15分鐘,有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果遇到有出游計劃,不妨將共讀地點移到郊外,一片草地、一張石椅都是最佳場所。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親子共讀將更有詩意。
2.對所有孩子(尤其是幼兒),父母大聲讀給孩子聽是最佳的親子共讀方法。
因為孩子最初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來源于傾聽,等孩子走進學校會更專注,信息儲量、語言積累、思維品質都會超過不愿或不能傾聽的孩子。
3.不要急于讓孩子認字和教他閱讀的方法。
很多孩子就是在家長的這種強迫下,導致不愛看書、不愛讀書。
最重要的是閱讀的興趣,讓孩子愛上閱讀才是我們要做的。
4.即使已學會一些拼音和漢字,也不要馬上讓孩子獨立閱讀。
還沒建立起較完備的語言系統時,那些漢字在他們眼中是相互獨立的,不能連貫成美妙的故事。
而親子共讀是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因為一旦孩子此過程中培養了語感,自然會拿起書自己閱讀。
5.在孩子看電視時千萬別對孩子說“我們去看書吧”。
這等于將“看電視”和“閱讀”對立起來,孩子就會排斥閱讀。
對于喜歡看電視的孩子,父母首先限定每天看電視的時間。
等看完電視無事可做時,你再說:“孩子,讓我給你讀一段好玩的故事吧!”他一定很樂意。
6.親子共讀貴在堅持!
如果把它看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就會堅持下來。
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鐘,只要做到了,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事實上,只要我們堅持一段時間,一旦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小家伙就不會允許家長懈怠下來,因為他每天都在等著下面的故事呢!
7.親子共讀后。
可以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聊聊,刺激孩子的思考。
但要和孩子平等交流,不要變成測試,不然孩子以為在接受考問,從而排斥交流。
要鼓勵孩子大膽質疑,不要拘泥于標準答案,應以開放性的思維引導孩子更深入地思考,從而引發孩子更廣泛地去閱讀。
8. 親子共讀不是讀完一本書就完成的事情。
可以將閱讀活動拓寬到畫畫、手工、觀察、討論等更廣泛的領域。
還可以引導孩子閱讀相關系列的書籍,將幾本書中的人物事件進行對比等。
這些延伸拓展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從而讓孩子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