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觸覺?
觸覺是指透過分布于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器)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濕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皮膚上汗毛的拂動)的感覺刺激。
觸覺是神經體系的營養,觸覺系統是最早的感覺系統,對嬰兒來說是最佳的保護罩,可以靠觸覺去感受尿布濕了,洗澡水太熱了,被子的質地不舒服,碰到尖銳的物品或是吃到異物等,而透過哭聲告訴爸爸媽來除去這些不舒服的刺激,以保護自己的身體,所以說觸覺相當于嬰兒的第一語言,在寶寶系統還可以幫助小寶寶做基本的吮吸及吞咽,以維持生命所需營養,因此,觸覺系統在人類行為中(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觸覺系統更能幫助孩子去分辨物體的形狀,區分物體的特性,以及建立起良好的手部操作技巧。孩子從小玩玩具的時候,就會一邊看,一邊摸,有時會放在嘴中,這是個他們處理感覺刺激最好時機。而通過身體各部位的觸摸,有助于形成正確的身體概念,小孩透過頭、耳、肩膀、膝、腳趾的動作去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以及身體與空間的關系。
觸覺系統的功能也會影響兒童產生適應性反應,例如,當孩子出現觸覺系統分辨不佳時,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無法操作物體會影響孩子在學習中的動筆動紙活動能力,影響學習能力的建立。
3-6歲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6-12歲是感統訓練的彌補期,如果孩子有感覺統合不足的情況,可以帶孩子到像啟樂園這樣專業的感統機構進行測評,盡早進行感統訓練,及早對孩子進行正面干預,為孩子今后的學習能力打好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