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并不是感統失調,兩者是不同的疾病。
多動癥(ADHD,全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這是一種起病于兒童時期,以與年齡水平不相稱的注意缺陷、行為多動和情緒沖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發育障礙。ADHD的三大核心癥狀為注意缺陷、多動和沖動。
據《中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防治指南》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的多動癥患病率為6.26%,高于國際上平均5%的患病率,并且還在逐年上升。
一、多動癥主要的表現為:

1.學習成績低下,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發呆、做作業拖拉,經常丟三忘四。2.不安靜,來回奔跑或小動作不斷,不能靜坐,常在座位上扭動,或站起,嚴重時離開座位走動,或擅自離開教室。3.情緒沖動,愛招惹別人,易于產生沖突,缺少耐心。4.話多,喧鬧,插嘴,惹是生非,影響課堂紀律,以引起別人注意。5.精力旺盛,喜歡玩危險的游戲,能一直持續看電視、玩游戲。
二、什么是感覺失調?
感覺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正確反應。
如圖所示,這些就是感覺統合,簡稱“感統”:

感統失調是指感覺系統的異常反應,導致了感覺處理和整合的問題。感統失調的癥狀包括過敏、不適應、不協調、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跟不上,難融入正常的學校和社會生活等,具體表現為: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好動不安,走路容易跌倒,上課不用心,還有可能出現語言遲緩等問題。2.視知覺能力不良:無法流利閱讀,經常錯讀或跳行,學了的字就忘。3.觸覺過分敏感:緊張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環境,愛咬手指愛哭。6.動作協調不良: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手部精細動作差。三、如何區分感統失調和多動癥?
國際疾病分標準(ICD-10)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不認為感統失調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只是某些發育障礙疾病的伴發癥狀,比如多動癥。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感統失調并不是一種病,以下是兩者的核心區別:
1、從年齡上來區別,6歲前的孩子,戶外運動比較少,感官刺激不夠,感統失調可能性比較大;病癥持續6個月/以上、發病在12歲以前、至少兩種以上場合 (學校、游樂場、家中) 明顯對社交、學校表現有不良影響、排除其他精神疾病,ADHD的可能性比較大。
2、看孩子的動作是不是自我的感官刺激,自我感官刺激的孩子動作比較大,比如從高處跳下來,動作相對單一,這可能是感統失調,但是,ADHD的孩子動作比較廣泛,各種好動。

3、感統失調的孩子做操時協調能力,平衡力和靈活能力不夠,做不好;而ADHD的孩子做操時協調能力,平衡力和靈活能力不錯,但是他不愿意好好做。4、感統失調的孩子,你提醒他,他可以稍微控制自己,但是ADHD的孩子沒有辦法控制自己。
孩子事無小事,當您感覺到孩子的異常表現時,請予以重視,及時帶孩子到專業機構測評,以免錯過干預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