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感統失調的狀況越來越普遍,除了城市化發展和小家庭制度發展的影響,家庭帶養方式對孩子感統功能的影響十分關鍵。
對孩子而言,家庭是其最好的港灣,家庭代養方式和家庭教育也是其能力發展的真正“起跑線”。
以下幾種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感統能力發展。
一、父母恩愛的家庭
如果一個家庭父母恩愛的話,孩子也會變得很優秀。這是因為夫妻恩愛會使家庭氛圍更加輕松愉悅,孩子長久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愛與被愛,心境也會更加平和,待人更加寬厚,人格魅力很強。 和睦有愛的家長環境,更利于孩子的性格發展,孩子自信有底氣,自然不易觸覺敏感。
二、懂得情緒管理的家庭
據調查顯示,90%的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產生焦慮的情緒:怎么樣才可以和孩子更好地溝通?太忙沒時間陪孩子怎么辦?孩子考試成績下滑了怎么辦…… 產生焦慮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長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長期處于焦慮中的家長,往往敏感易怒,經常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長期處于家長的負面情緒下,一方面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也會變得暴戾,亂發脾氣;一方面他們可能感覺不到父母的愛和關心,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也不愿意告訴家長,導致親子關系疏遠。 如果一個家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成長在一個正面積極、如沐春風的環境中,那么這個孩子一定也是一個會情緒管理的人,人際關系也一定不會差。
三、尊重孩子成長的家庭
對父母來說,尊重是非常可貴的。而尊重孩子的前提,是信任與理解。 人生有無數種可能,而選擇哪一種人生,則是每個人擁有的權利。身為父母,應該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每一個決定,才能給予孩子面對生活的勇氣。 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應該作為一個提供意見的角色,是孩子的引路人和啟發導師,而不是決策者。學會尊重,并不是說讓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讓他們在選擇中成長,并學會承擔一切后果。 尊重孩子,放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去嘗試,充分體驗,本體能力更能得到充分發展,孩子也更具創造性、更自信更樂觀。
四、父母懂得放手的家庭
來自家人的關愛,是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但是,如果這關愛過了量,就會成為孩子成長的最大阻力。 比如,現在的很多家庭,幾個大人一起照顧一個或兩個孩子,對孩子那叫一個呵護備至。結果,孩子從感覺統合的層面來講就是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愛思考,不會動手,行為遲緩笨拙的感統失調兒童! 這樣的孩子,往往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會遇到巨大挑戰,因為他自己什么都不會,什么都要依賴家長的代勞,所以一旦到了需要他獨自去面對“社會”的時候,他就會表現得十分焦慮,拒絕與家人分開,拒絕入園,行為退縮。 這樣的孩子也常常會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笨手笨腳、不適應集體生活、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而演變出缺乏自信,不合群,情緒暴躁等更多的身心發展障礙。父母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多去嘗試,你會發現,孩子比你想象的更優秀。
五、好好說話的家庭
溫和的語言,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 對待孩子,更要言語溫和、友好有禮貌。任何時候,都要理性溝通和表達,注重引導,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意愿表達。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才能更樂于溝通,更愿意表達,語言發展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亦不在話下。
六、學習型家庭
作為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 閑暇時間,放下手機,多閱讀,多學習。很多時候,正是家長的自我提升,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閱讀、學習等習慣的養成。 孩子在成長,父母也需要學習。養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讀懂孩子的成長密鑰,在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培養孩子各種應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