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是人類的本能,是一切能力的基礎。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幫助孩子把身體一切能力發展的根基,用針對性的感覺統合訓練打造好。這樣才能在成長過程中,可以客觀、理智、輕松、愉快地面對一切人事物,創造出屬于自己輕松、美好的人生。
嚴格的說,感統失調并不是病,對于感統失調的孩子,只要采取有效的感覺統合的方法訓練,都是可以預防和改善感統失調。
然而,很多家長不了解感覺統合是什么,一直把感統訓練當成是一種簡單的體能訓練,導致很多感覺統合的孩子未能夠在黃金時期就得到專業的幫助。
有些家長總是安慰自己,“我們以前不做感統訓練,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嗎?”、“感統訓練不就是體育運動嗎?帶孩子多跑步多玩球不就行了?”
直到孩子上小學后無法正常上課、無法應對一般功課時,家長們才開始焦慮起來。
今天,要告訴大家,感統訓練絕非普通的運動。感統訓練雖然是以運動的形式進行,但它并非是一般的體育運動可比的。
感統訓練是通過針對性強、刺激力度恰當的足量身體感官刺激活動,來促進大腦形成新的網絡連結,以便更加完善機體的神經系統功能,進而展現出更良好的生命狀態、生活能力與學習能力。
感統訓練強調針對性,因人而異,需要專業測評后根據個案身體能力發展水平、心理狀態、能量高低等來設定訓練方案。
體育運動則不然,以游泳為例,游泳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對孩子前庭覺、雙側協調以及觸覺訓練都有非常大的幫助,但是,一旦孩子適應了水里的環境,對多重感官的刺激就會變得非常小了,因為感覺相對單一,不夠多元化。
游泳只能算是感統訓練中的一小部分,要想讓孩子真正做到感覺統合,那還是需要豐富多元的感覺刺激,讓孩子感受多種體位、角度、高度、速度等的不同變化,才能持續刺激多種感官不斷統合,最終才能真正成就一個感統棒的超齡兒童。
所以,運動并不能代替感統訓練!
對于身體平衡控制不好的孩子,需要多角度的刺激前庭覺才能改善平衡情況。如果只是游泳或者跑步,或做單一運動,幫助不大。更重要的是,體育運動無法給予孩子提供針對性的訓練。
對于重力感嚴重不足的孩子,身體協調差,一跑就累——跑步這項運動不適合他;視覺空間感差,一上自行車就恐高,動彈不得——騎車不適合他;手眼協調不好,無法準確接球——乒乓球不適合他。
家長如果不懂感覺統合理論,就無法理解孩子的“做不到”,甚至會認為“就是不會才要練,練久了就會”而強迫孩子去做,給孩子造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
總之,感覺統合訓練不同于一般的體能活動或游戲。它是個別化、針對性強的、促進身體神經系統完善的能力開發活動,必須經過教育、心理和生理三方信息整合的專業測評后,根據測評結果才能進行有效性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