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感統失調在兒童身上表現十分普遍,尤其城市中的大多數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 專家說,感統訓練就像是幼兒的健身活動,有設備、有同伴、有教練,讓幼兒在游戲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少兒感統訓練成了很多孩子喜歡的游戲,令家長特別高興的是,這些有趣的玩具和游戲,還能幫助糾正孩子的一些“怪毛病”。 ■家長發言:孩子特別害怕陌生環境 ●講述人:鄭媽媽 孩子是剖腹產生下的,現在1歲零1個月了,特別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環境,只要陌生人稍微接近或者發現我不在身邊就會哇哇大哭,還喜歡咬人,最讓我擔心的一點就是這孩子愛爬高,哪高往哪爬,時刻都得看著,就怕他摔下來。 「專家點評」 海洋球訓練糾正觸覺過分敏感。 這是典型的觸覺過分敏感,可能是剖腹產以及七八個月前活動量少造成的。針對這一類孩子有專門的海洋球訓練,把孩子放在海洋球里,通過不斷碰觸柔軟的海洋球,慢慢緩和孩子皮膚的敏感性。 ■家長發言:沒學會爬影響了學走路 ●講述人:涂媽媽 歡歡從3個月后基本是姥姥帶大的。姥姥怕孩子磕著,一直沒讓她學會爬,到現在都1歲3個月了,歡歡還不會走路。而且,歡歡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也不到2秒鐘,家里買了許多開發智力的玩具、圖片,她都沒耐心看。 「專家點評」 玩推球游戲鍛煉孩子爬行。 爬行是一個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階段,歡歡沒有學會爬,也就錯過了很多能力鍛煉的機會。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趴地推球的游戲,讓孩子趴在地上,家長用球引導孩子或推或捏,只要能夠使得孩子慢慢爬行,就能達到目的。 ■家長發言:打針不怕痛并非真勇敢 ●講述人:杜媽媽 小時候帶孩子去打預防針,他從來都不哭,睜著一雙大眼睛看周圍的醫生和護士,大家都以為他很勇敢,總表揚他。 后來我發現不管額頭碰到桌角還是摔倒在地,甚至擦破了皮,孩子仍然毫無反應,在小區里和同齡的孩子玩耍,他總是動不動就把人家推倒在地,或者無緣無故打小孩一巴掌。 「專家點評」 通過按摩喚醒皮膚觸覺。 這是典型的觸覺過分遲鈍,需要通過按摩訓練來喚醒皮膚觸覺。家長可以用毛巾蘸上不同溫度的水在孩子身上擦拭,以水溫變化來刺激皮膚,也可以鼓勵孩子多玩沙子。 3歲以前,兒童的各種器官都在成長發育中,處于一種不穩定的狀態,稍有偏差便容易產生感統失調。 以下幾種情況造成感統失調的可能性較大: 1、剖腹產所生下的孩子 由于出生時皮膚沒有受到應有的擠壓和刺激,皮膚觸覺不容易被喚醒,容易造成觸覺過分敏感或遲鈍。 2、吮吸奶嘴的孩子 由于吮吸奶嘴時只有一種吞咽動作,不像母乳喂養可以前后以及左右吮吸。單一的吞咽姿勢導致口腔肌肉沒有得到鍛煉,可能會造成口腔觸覺敏感,致使長大后出現挑食、偏食、長牙慢甚至口吃等癥狀。 3、祖父母或保姆帶大的孩子 由于過于悉心照料,經常把孩子抱在懷中,不讓孩子亂爬亂動,關在家里不出去活動、沒有與外界的交流,這樣長大的孩子會喪失很多能力,活動空間狹小最容易導致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 感統失調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現為走路易摔倒、多動不安、情緒不穩定,容易與人沖突、愛挑剔、不愿與人分享玩具和食物等。 2、視覺感不良 有些孩子盡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卻無法順利閱讀,經常出現跳讀、漏讀或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常把數字寫顛倒,比如把79寫成97,把“朋友”寫成“友朋”等。 3、聽覺感不良 表現為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丟三落四等。 4、觸覺過分敏感 這樣的孩子往往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過分碰觸各種東西,有強迫性行為(反復重復某一個動作)。 5、觸覺過分遲鈍 表現為對于疼痛不敏感,偶爾磕碰或者打針時不覺得疼,愛咬手指甲,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 小貼士:在家也能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沒有時間帶孩子去感覺統合訓練館,那么在家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訓練。 1、爬行 七八個月大時,孩子應該慢慢學會爬行,通過不斷努力地抬頭、仰脖子來鍛煉前庭覺,向前爬行的過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能夠提高孩子的手眼協調、視聽能力。 因此,家長應鼓勵孩子多爬行,例如媽媽躺在地上,讓孩子慢慢爬上媽媽的身體;或者媽媽手腳著地彎成拱形,吸引幼兒從底下爬過去。 2、喚醒觸覺皮膚 見到陌生人就哭、抵觸新環境的孩子往往屬于觸覺過分敏感,家長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來喚醒孩子的觸覺皮膚,以緩和這種敏感的狀況,如利用吹風機,調到微風擋緩緩吹孩子的皮膚;用軟刷子輕刷孩子的身體、或者拿梳子輕輕敲擊皮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