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通常都很重視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但是對注意力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比如,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全神貫注,要把注意力從游戲上移開都不容易,催他停止游戲去寫作業,孩子要么就是百般抵抗,要么就是嘴上答應著“好,馬上”,可滿腦子都還沉浸在游戲里。這個時候,我們能認為孩子有很高的注意力水平嗎?
如果這樣就是注意力水平很高,那又為什么孩子學習和寫作業的時候卻注意力不集中,各種溜號走神?試試在學習的時候對孩子說:“可以玩游戲啦”,你會看到他騰地一下子就會竄過來。
為什么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很有專注力,但是學習的時候卻不能集中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特點
注意力可以再細分為被動注意力和主動注意力。被動注意力是沉浸到電視、游戲這類有趣好玩事情上的注意力,在啟動它的時候不需要意志力,而在要停止它的時候卻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主動注意力是學習和寫作業這類需要意志力才能啟動和維持的注意力。
孩子的大腦額葉要到14歲左右才發育到接近成人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額葉的抑制功能增強,才能夠有比較高的主動注意力水平,有效地對“不該做”的事情進行抑制,將注意力轉移到目標行為上。
在孩子更小的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全家一起到公園、游樂園,孩子一整天都玩得很高興,可是回家的路上卻總是因為點小事發脾氣、哭鬧,很多父母為此十分不解,甚至很憤怒:帶你出來玩就是為了高興的,好好的非要給大家添堵。
了解了大腦神經發育特點,就很容易明白了:孩子玩的時候神經處于興奮狀態,要快速平復下來,對他們來講很難,所以孩子感受上很不舒服,才忍不住要哭鬧。
同樣,由于大腦神經發育的特點,孩子的主動注意力水平沒那么高。學習、寫作業這類需要主動注意力進行的任務,很容易被打斷,轉移到別的方向上。而游戲這類主要依靠被動注意力的事情,轉移過來非常容易,并且表現得很專注。
一、任務安排與轉換
孩子要有效地將注意力從有趣好玩的事情上轉移到學習上,需要用到意志力:一方面是要用意志力抑制在電視或者游戲上的興奮,讓孩子的注意力能夠轉移出來;另一方面是用意志力啟動主動注意力,開始學習、寫作業。這時三個方面都需要意志力:一個用于抑制被動注意,一個用于啟動主動注意,另一個馬上接著維持主動注意。這樣同步和連續的過程,需要的意志力往往遠遠地超出孩子自身的水平。
要把這個過程變得不再需要那么多意志力也能有效進行,就需要加一個緩沖過程,像是踩下離合器一樣,切斷原有的動力聯結、緩沖,再同步接合到新的任務和狀態上。它可以讓注意力轉換過程中對意志力的需求盡可能地少,使整個過程變得平順,不再那么突兀。
有了這個緩沖的過程,把同步、順序執行的一整個過程,變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這樣不但不需要孩子有多高的意志力水平,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意志力也可以得到恢復,為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提高一些意志力儲備。
中間的緩沖過程,可以是僅僅是口頭提醒,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也可以是做一些比較簡單的、輕體力的運動,比如拍球、舉啞鈴,或者打速度球之類的。
例1:學習時間安排
時間安排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能否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很多孩子回到家要先休息一下,但是這個休息方式往往看電視和玩游戲,然后才是學習和寫作業。
這樣的安排,會讓孩子的被動注意被高度調動起來,再想轉移到學習上,難度就大了很多。
孩子回家后的休息時間,應該選擇一些比較容易中止的活動,比如吃點水果、喝點水,或者做一點輕體力的活動。這樣再去學習、寫作業就比較容易開始。
看電視、游戲之類的活動雖然是孩子想做的事情,但是要規定孩子必須安排到學習任務都完成之后的自由時間才能進行。如果能夠養成平時不看電視不玩游戲,只在周末完成作業后才看電視或者玩游戲的習慣,當然更好。
例2:學習中間的休息
當孩子學習任務比較多,作業量比較大的時候,中間會有一個休息的時間,這個中間休息時間的活動,也要規范好,看電視和玩游戲當然是不適合的。最好是吃點健康的點心、水果,喝水之類的,也可以是安排輕體力的活動。
即便這樣,孩子也經常會有到時間了也不愿意馬上回去學習的時候,如果總是由家長來提醒,會讓孩子有依賴性,家長也常常把握不好規則。
這種情況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可以提醒兩次的鬧鐘,和孩子約定好:第一次提醒是快到時間了,第二次必須要開始行動,去學習和寫作業。
例3:別再玩了,該回家了
前面提到小點的孩子在外面玩的高興,但是回家路上總鬧脾氣。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家長看到孩子玩得起勁,盡量延長時間讓孩子玩,到最后實在沒有時間了,把孩子叫過來,急急忙忙往家趕。
這樣的話,孩子的神經正處在比較高的興奮水平,突然被打斷,會很難受。如果提早做準備,比如時間快到之前先提醒孩子還可以再玩20分鐘。
這樣還不夠,在回家之間還要再安排一個緩沖的活動,比如一起坐在草地上休息一下,猜猜謎語講講故事,或者去吃點東西。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從興奮中逐漸平靜下來。這之后再回家,孩子的感受就會好很多。
二、學習轉換狀態
主動注意力是指向目標的,當我們發現當孩子的學習狀態變得不好時,要意識到孩子當前的目標可能出現一些問題,導致焦慮水平超過了學習區進入破壞區,再繼續維持這樣的注意力并不是好的選擇。
這時需要提醒孩子停下來,先調整好情緒,然后再看期望和目標是否合適,或者是否要改進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例4:寫生字
有的字孩子經常寫錯,這時孩子通常需要多寫幾行,我們會發現孩子寫這幾個經常錯的時候,情緒非常不好,寫了一行又一行,字卻越來越潦草,連筆順都搞錯了。
這樣的情緒狀態下,寫再多行也沒有用,過段時間再默寫這個字,還是會寫錯。
這個時候要引導孩子慢下來。對孩子說:“我看到你寫了快5行了,你希望多寫點,然后可以快點記住這個字,是嗎?”
“你已經寫了很多行,這樣數量上我想應該已經足夠了”,這樣孩子的努力得到肯定,情緒會慢慢平復下來。
之后可以問孩子:“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這個字,和你之前寫錯的字,區別在哪里?”
通過這樣的啟發,孩子就會靜下心來思考,嘗試著用另一種方式來發現問題,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記住這個字。
主動注意力是影響孩子學習時專注程度的重要因素,合理安排學習任務,能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孩子的主動注意水平,學習時注意力更集中;孩子學習時的效率還受焦慮水平的影響,引導孩子調整目標和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習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