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孩子有這樣的現象:
經常把鞋子穿反;
對“向左轉”“向右轉”的口令反應慢,動作總是做反;
拼音b、d、p、q等經常搞混;
數字3、5、7會左右倒過來寫,方向是反的;
寫字左右顛倒,數字混淆,如3+9=21(心里想的是寫12,也確實是先寫的1,后寫的2,但書寫位置顛倒了);
數學豎式對齊總出錯,但視力絕對沒問題;
其實,以上這些表現都是孩子的視知覺水平中最重要的空間關系知覺發展不佳和大腦雙側分化不良導致的。
這類孩子在生活中還會表現出:
1、左右概念差、方向感差;
2、身體協調性差,做體操、舞蹈容易出錯;
3、寫字困難;
4、兩手分工配合的精細動作不佳;
5、手部用力時身體其他部位也用力;
6、容易累,做某些動作困難;
什么是空間知覺?
空間知覺是指個體對物體距離、形狀、大小、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通過多感官,如視覺、聽覺、運動覺等分析器協同活動都能反映物體存在的空間特性。兒童通過眼球眼肌的運動形成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是指在深度知覺的基礎上,對不同遠近的物體做出的大小判斷。
什么是大腦雙側分化?
雙側化能力,就是我們說的雙側協調能力,是指以受控和有組織的方式同時協調身體兩側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雙手同時做事時,大腦的左邊和右邊一起處理信息的能力。
當大腦雙側分化不良的時候,即使身體的感官收到了某種感覺刺激,可是因為各個腦功能區的神經網絡連接不足,或者組織受損,導致大腦的各個功能區無法對感覺信息作出正確的辨別、整合,也就不能夠及時的發出恰當的動作指令與回饋。
如果孩子的雙側化不良,就很難完成生活中的一些動作,比系鞋帶、穿襪子、穿珠子、扣紐扣,或者跳繩、跳操等等。孩子空間知覺發展和大腦雙側分化是要從小培養起來的,越早越好!
如何擁有優良的空間知覺和大腦雙側分化能力呢?
首先,要充分刺激人體前庭系統,感統訓練中的小滑板、網攬、平衡木、滑板青蛙蹬、手搖旋轉盤等等都是刺激前庭覺的訓練項目,家庭中的前庭覺訓練可進行旋轉、蹦跳、前滾翻、側滾翻、秋千、跳床等練習。
其次,在前庭系統正常發展的狀態下,眼睛也要得到充分的鍛煉才行,眼睛和手的配合,眼睛和上肢、下肢的配合也要充分的鍛煉,比如感統訓練中的自拋球、對拋球、吊纜插棍、萬象組合等等;
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促進雙側化能力發展的游戲,在發展雙側化能力的同時,也可以輔助鍛煉孩子的其他能力,如視覺運動整合和精細運動技能。
生活中的工具操作類游戲:用兩只手拍氣球,撕紙、剪紙拼接,搭建類玩具,玩樂器,如敲鼓、三角鐵,穿珠子、捏豆子,在蛋糕上擠奶油、在面包上抹醬料等。
最后,不要讓孩子過早、經常性的看電視、玩手機、iPad!
空間知覺和大腦雙側分化能力,如果沒有得到重視和及時解決,對孩子影響會更加深遠,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弱學習跟不上或吃力、學習倒退,等長大了從事設計、繪畫、導游,甚至是學開車都會比較困難。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空間關系知覺發展不佳,大腦雙側分化不足,前庭覺失調呢?需要到像我們啟樂園一樣專業的機構,由老師對孩子進行測評來判定,當然也可到兒童醫院或婦幼保健院作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