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樣寫作業,而是玩,玩到吃晚飯,吃完晚飯該睡覺了才被爸媽逼著拿出作業本來寫作業。寫沒幾下就趴在桌子一邊,總是寫不一會換桌子,換地方,幾乎是每天迫于壓力哭著做完作業。偶爾有完成得比較快的時候,那也一般都是作業非常少的時候。老是總是說成績還好,就是不愿意交作業。
為什么筆者作為一個正常發展的人在學生時代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呢?筆者在沒有接觸感覺統合之前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是不愿意做作業,而是不愿意寫字,每天都做著只要動動嘴巴就把作業寫完的美夢。后來了解了感覺統合之后,筆者發現這不僅僅是筆者一個人在學生時代遇到的問題,現在的很多小學生,中學生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尤其是小學新生和特殊需要的孩子當中這個問題非常值得關注。孩子不會寫字,經常寫錯字,寫字太慢,寫一會兒就喊累,或字寫得讓人認不出,逃避寫字類作業都是家長應該引起注意的現象。
根據美國中產收入社區的公立小學的調查,二年級學生每天在學校30%的時間在寫字,而六年級學生則有60%的時間在寫字。在應試教育盛行,學習壓力繁重的中國教,相關數據只會高而不會低。雖然現代人的生活中,電腦已廣泛地運用在文字處理上,但是要學生學習認字,正確使用字詞,就需要記住字形。因此,親手反復練習寫字,通過動覺加強記憶有其不可取代性。在美國,小學生被家長和老師轉介給學校教特約的職能治療師,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寫字困難。在目前中國的教育背景下,有一些家里有特殊需要孩子的家長對這一方面有一些了解,而大部分家長還是比較陌生的。
大家知道手寫能力的獲得伴隨著兒童模仿能力的提高可能有些進步,但是大部分職能治療師都會從感覺統合的角度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的所在。雖然上文中對寫字困難現象已經做了一定的描述,這里再次歸納如下:
1 運筆困難,不會寫字。
2 字比例不當(太大,超出格線,太小,擠在一塊,比例不對稱)
3 字形歪斜,扭曲,無法辨識。
4 字的筆畫過多或者過少
5 字左右或者上下顛倒
6 東拼西湊的錯字
7 寫同音錯別字
8 寫字太慢(考卷寫不完)
9 寫字太用力(筆尖經常寫斷,把紙寫破)
10 寫一會兒就喊手累
11 寫字時用手臂撐著頭或者頭趴在桌上寫(經常換姿勢,換地方,坐不住)
12 握筆姿勢不當(腕關節平直或內屈,手指拳握,筆桿未靠在虎口,后兩指松散未擔任奠基的任務,前三指動作不靈活)
13 寫字時,筆經常掉落
14 看一筆畫,寫一筆
15 抄黑板或抄書時,常花較長時間,才找到要寫的下一個字的位置。
兒童會出現如此多的手寫問題,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筆者從感覺統合的角度出發分析造成孩子寫字困難的成因,包括:頸部與軀干肌肉張力不足,肩部與手臂穩定度欠佳,手腕與手指無力,手指靈活不足,手部觸覺辨識力差,外眼肌動作協調不足,視知覺辨識與記憶差,聽覺記憶不足,動作計劃運用能力缺乏等,不一而足。下面將能夠正確,愉快寫字的因素歸納為感覺,肌肉張力,動作協調,認知心理,以及社會等層面加以分析。
從感覺層面看:
觸覺--兒童能夠感知手中所握的筆。
動覺--兒童應根據筆的硬度與筆的尖銳讀,以及紙的厚薄度,調整手使用的力道,并調整筆尖的角度。
視知覺-兒童能夠進行視覺搜尋,有視覺追蹤,視覺注意,視覺記憶,視知覺辨識的能力。
空間位置--兒童能夠判斷字的方位,以及字間的距離。
聽知覺--兒童能夠心中默念所要寫的字詞。
從肌肉張力層面看:
姿勢控制--兒童能夠在不同空間,調整身體姿勢,維持上半身的穩固。
肌肉張力--兒童能夠建立肩部,手臂與手腕的穩定度。
手部肌肉--兒童手部穩定握住筆,靈活操控運筆。
從動作協調層面看:
雙手的合作---兒童能夠用輔助手壓平紙張,而優勢手用來握筆及運筆。
解剖學相對位置上來說,手弓及虎口發育完全,便于各手指的使力,以及力量的集中。
手指靈活---手指純熟地旋轉筆桿,移動筆桿的技巧,使寫字順暢,快速。
動作計劃與運用----計劃下筆的順序,運筆的方向,以建構出正確的字形。
視覺與動作統合---視覺管控運筆,視格子大小做空間規劃,寫出大小適中,且形貌端正的字。
從認知心理層面來看:
注意力---兒童有專注的品質,注意力的廣度,以及專注時間的長度。
記憶力---兒童具備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能力
理解力---兒童了解字的含義,懂得如何正確使用詞匯
動機與興趣--兒童有想要模仿學習的動機,興趣和毅力。
從社會層面來看:
與同伴認同---兒童愿意與同伴一起,在課堂上練習寫字
聽從老師和家長的指示---兒童能夠聽從老師的規定回家寫作業,在家也愿意聽從父母的指導寫功課。
自尊與榮譽感---兒童對自己能力的提升有成就感,從而建立自尊與榮譽感,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難,不輕易放棄。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兒童手寫能力的獲得并不如表面上看的那么單純,而是需要先培養很多能力,才能駕輕就熟地寫字。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長和老師們在引導孩子是,應循序漸進,相信厚積薄發的時刻一定會到來,不要操之過急,使孩子心理上產生抗拒。
既然孩子的寫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那么在學寫字之前有哪些基礎能力是孩子需要的呢?筆者列出了以下10項基礎能力:
A 健全前庭平衡系統發展,背部力量的訓練,肩胛,手肘及手腕的力量的練習
B 左右腦側化發展,身體左右協調的練習
C 優勢手建立
D 手部觸覺及動覺辨別能力
E 認識自己的身體各部位,分清左右
F 具備方位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辨識數字,文字的上下,左右位置關系
G 眼肌控制協調能力,能精準定位,追視。
H 手眼協調---視動協調能力練習,能夠在涂色時找到正確的位置并在規定范圍內填色。
I 手腕有力,手指協調靈活---正確握筆
K 建立筆順的觀念,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根據上面詳述的學寫字前的基礎能力,筆者推薦以下10個練習,希望對家長和老師有幫助。
1 嬰兒清醒時,經常安置在俯趴姿態,增加頸部肌肉的張力。吊掛會轉動的玩具于四周,吸引嬰兒觀看,使外眼肌有充分活動的機會,促進眼球協調地運轉,快速接受視覺刺激,幫助孩子將來輕松愉快享受閱讀。
2 提供孩子充分的爬行機會。“爬行”對發展觸覺,動覺和空間視知覺十分重要。
3 引導孩子參與前庭平衡活動,如騎木馬,蕩秋千,溜滑梯,坐旋轉地球等,幫助孩子伸展肌肉的張力正常化。
4 多做需用雙手及雙腳的活動,例如律動,攀爬,騎腳踏車,跳繩等,以增進身體雙側的整合能力。
5 鼓勵孩子玩操作性玩具,如玩具工作臺。
6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形象,并由日常生活中了解右手,右眼,右耳,右腳在哪兒,再認識左邊肢體和器官。
7 讓孩子用手去指圖片的上方,下方,左邊,右邊,認清楚這些之后,再讓孩子學習右上方,右下方,左上方,左下方等方位概念,然后進一步把這些方位的概念運用在活動中的人,物間的位置關系上。
8 選擇家中一片空的墻面,鋪上大白紙,讓孩子我這粗大的彩色筆在上面隨意涂鴉,手臂自由揮灑,并增進手與眼的協調。
9 當孩子手眼較能協調,握筆的手能固定在紙張上,即可指導孩子以正確的姿勢握筆。
10 指導孩子模仿畫直線,橫線,圓圈,斜線,反斜線,十字,交叉線,正方形,三角形,數字等。注意其筆順是否正確,一般原則是由上而下,由左而右。
總之,羅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孩子的寫字能力的獲得也需要很多的練習。當孩子寫字發生困難的初期,及時咨詢職能治療師或者感統統合訓練師,將教育與醫療整合,根據治療師的評估,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及問題所在,進而指導教師制定出適合孩子的正確教育策略,同時向家長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案,在多方的配合下,孩子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