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早知道——與感覺統和失調有關的名詞
發布時間:2016-12-22?09:34:07點擊量:172
同時收縮:成熟的孩子關節比較固定,可以做出如石頭一般硬的姿勢。頭部及碗部保持不動,使姿勢穩定,視覺空間得以結合,一般孩子在7、8歲時通常都有這種能力,坐姿可以維持得較長久。
肌肉張力和頸部張力:趴著把頭抬高可練習頸部張力,坐著時身體肌肉適度緊縮,否則緊縮度低的幼兒,全身較軟,關節曲度較大,活動上較敏銳;緊縮度高的,則全身僵硬,顯得反應遲鈍。
保護伸展反應:通常身體喪失平衡時會倒下來,但在將要跌倒的剎那,手腳會自然伸出來保護,這便是保護伸展反應。這類反應不良的孩子很容易受傷,通常在出生6個月后,這類反應便會逐漸成長,而且持續一生。
對抗地心引力姿勢的保持:在平衡能力成長過程中,孩子會控制身體,保持某種姿勢,以抗地心引力。如飛機般姿勢、背部屈曲著地姿勢。做這兩種動作時頭、碗、腳都會向上舉,并使肌肉產生張力。六歲左右的兒童通常可以持續20-30秒。
直立站姿反應:將頭、身體在空間保持正常位置,觀察其他部分變動、局部還原反應。如身體右傾時。頭也會自然右傾,這時眼球及內耳神經感應器受到刺激,就算身體已傾斜。頭部會立刻還原,帶領身體不會跌倒。這種反應能力為直立站姿反應。對孩子平衡感及地心引力的協調能力的成熟影響很大。
重力不穩:頭部位置改變時,平衡感喪失,前庭感覺會受到嚴重刺激,大部分孩子能主動調適,和地心引力保持協調。但也有些孩子會非常害怕,表示其前庭系統的感覺調整不佳,而產生情緒過度反應或姿勢不穩定的現象。
身體雙側協調:精巧動作中幾乎沒有單手可以完成的,這時兩手的協調使用就非常的重要。一只手能否配合另一只手做附屬的動作,對孩子身體動作的成熟非常重要。如雙側身體不協調,手的動作也會不佳。
中線交叉運動:
運動企化能力:做從未做過的動作 時,腦中會使過去所有相關動作的記憶總動員,并從印象中尋找做出這個新動作可能需要的實施辦法及順序。這種能力稱為運動企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