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幼兒園老師說,還是自己觀察發現,孩子好動不安,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聽而不見、久轉不暈,平衡能力差,看到了桌椅、門墻等“障礙物”,卻仍然會被撞到,偏食、挑食,不愛吃菜,喜歡吃手或咬指甲,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膽小、怕黑。特別粘人或容易緊張、退縮,不敢表現自己。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不合群或不會和別人玩,愛招惹別人等等這些問題,基本能夠判定孩子感覺統合不是很好,也就是感統失調。
通過對本機構家長的統計,多數孩子如果有感統失調在幼兒園時期就會表現出來,可是多數家長都不會特別重視,頂多是上網問問、查查,也就不了了之。等孩子上了小學,進入正式的學校,很多習慣問題、學習問題、社交問題都凸顯出來,輕的學習再用功成績就是不好,重的老師勸其退學或轉學,這時候家長急了,開始亂“投醫”。
感統失調并不可怕,在很多小朋友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而且在6歲以前感統失調的解決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拖到小學就事倍功半了。因此在這里給家長們提醒一點,孩子感統失調并不可怕,盡早進行感統訓練,問題會很好的得到解決,但是拖到以后孩子各方面的問題顯現出來后,就有可能耽誤孩子的將來了。當然就是家長急也不能暈頭亂撞,應該找到專業的人士咨詢、專業的機構為孩子測評、專業的老師為孩子進行感統訓練,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