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釀造耐性
發布時間:2012-11-18?00:00:00點擊量:165
運用延時滿足提高孩子的耐心孩子缺乏耐心,與家庭教養不當有關。在家庭中,往往對孩子的愿望和需求是過度滿足。孩子流露出想要什么,父母就立刻辦到了。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愿望和需求是理所當然應該在第一時間滿足的,如果不滿足,孩子就會發脾氣,鬧別扭。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巧用延時滿足,可以讓孩子更有耐心。比如,孩子讓你講故事,你可以說:“等爸爸看完這份報紙再給你講。你可以先去玩一會玩具。”不過,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不要一下就讓他等5分鐘甚至以上。剛開始可以先等1分鐘,然后再增加到3分鐘。
請耐心等到他有喜歡做的事情。
不要急著讓孩子做那些力不能及的事情,這只會讓孩子不耐煩,所以才會哭鬧,才會亂丟瓶子。孩子還小,沒有任何想法,只會讓別人為他做事,所以父母也要滿足他的要求。不要想著讓孩子“跨越式”發展。
據說蒙古人絕對不會讓未滿周歲的孩子站起來,因為孩子的腰部還沒有發育好,這時候站起來走路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如果看到孩子站起來,父母會馬上制止他們。正因為如此,蒙古人很少會有腰部疾病。
小孩只要能吃好、睡好就可以了,還沒到學開瓶的時候。如果真的那么想和孩子玩,可以把瓶蓋虛掩在瓶子上面,讓孩子打開。當他成功了就表揚他做得好,這樣一來他會非常高興,會一直玩兒下去。比這更好的游戲是給他準備各種容器和相應的蓋子,讓他一一配對。配錯了也無所謂,這個時期本來就是隨便玩玩的時候。
如果孩子有自己關心的事情,就讓他盡情享受。對眼游戲,手帕游戲等等都非常適合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四目相對的時候,父母可以時不時眨個眼睛,或者可以用手帕擋住臉,然后突然出現在孩子面前。父母平常要經常逗孩子玩兒,并從中感受到樂趣。不要想著是在“陪孩子玩”,實際上是和孩子“一起玩”。
要逐漸增加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兩歲左右的時候,我經常讓孩子玩兒穿扣子、系蝴蝶結等鍛煉小肌肉的游戲,熟練了之后就讓他自己系鞋帶。即使做得不好,只要一直給予鼓勵,他就會再次去挑戰。碰到新生事物,他也不會感到畏懼。因為他知道會有媽媽在身邊告訴他該怎么做。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情會越來越多。想自己爬樓梯,就讓他自己爬,只要在身后做好防護措施,防止他滾下來就可以了。爬上頂端后孩子會非常興奮,因為他會認為這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想自己坐自動扶梯,就讓他自己坐。只要在身邊拉緊衣服,或者作好接住孩子的準備就可以了。到達扶梯的盡頭后,你會看到一個像凱旋的將軍一樣興奮的孩子。和孩子一起鼓掌慶祝吧。體會到自己完成事情的成就感之后,孩子就會不斷挑戰新的事物,不會有任何猶豫,也不會有任何不耐煩。在這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也會被培養起來。孩子就是這樣逐漸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