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教育習慣是,學前以玩為主,進入小學后以成績為主。這里面不管是玩還是學都有相同的目的——讓孩子綜合性發展更好,為自己的美好人生打基礎。然而現在市面上很多輔導班,有數學、英語、奧數等等,很多家長由于沒有時間或文化程度較低,不能很好的輔導孩子的作業和學習,而選擇把孩子送到各種輔導班。這樣做是否科學呢,這個很值得推敲。
小學生基本處于12歲以內,是孩子各項基礎能力構建時期,這段時間內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更有助孩子長遠的發展。選擇輔導沒有錯,但并不是最科學的方法,輔導出的成績不穩固或者不持久,輔導學習不能停,停下沒多久成績就又倒退。不過等孩子進入中學后是可以進行學習再強化的,但在小學以下還應該注重孩子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習能力具體可以劃分為: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計算能力、視覺能力、聽覺能力等方面,這些能力不光關系著孩子的學習,還關系著孩子的事業和工作,具備良好學習能力的孩子,學習更加輕松、學習效率更高、家長更加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