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不良的教育方式,父母得改!
發布時間:2012-11-28?00:00:00點擊量:171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可愛,招人喜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更是父母的心聲,一旦孩子犯錯了,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做錯了,熟不知是自己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一個個的問題兒童。下面兒童心理咨詢專家就為各位父母盤點一下你們那些錯誤的教育方式:
一、溺愛孩子
有的家長認為給予孩子更多的照顧、更多的愛是理所當然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而且這樣寶寶才會很快樂很幸福。但也有家長認為,對孩子的愛可以很多很多,但是方式要選擇正確,如果把方方面面照顧周到、無微不至包辦到底當成是愛,那就會成為溺愛,孩子反而沒有幸福感。
被溺愛的寶寶更難感覺到幸福和快樂。幸福和快樂通常是和滿足、感恩等積極情感如影相隨,家長無原則的滿足、遷就,會讓寶寶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他不需要去感激任何人,甚至還可能任性、脾氣暴躁、自理能力差等。當他開始進入幼兒園生活,弱點就暴露無遺,很難處理好人際關系,不管是老師還是小朋友都不喜歡這樣的寶寶。一個不受歡迎的孩子,一個曾經以為自己是小皇帝的孩子,一旦陷入巨大的落差中,就會陷入痛苦中,嚴重的心理就會留下不正常的種子。
二、批評式的比較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景:父母用熟悉的同學或同齡兒童的優良表現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諸如“你看看你的同桌”、“鄰居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之類的話整天充斥在孩子的耳朵里,作為一種教育策略,這樣的提法如果父母引導得法,可能會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小伙伴作為正面榜樣會對自己的孩子帶來很多積極影響,但相當多的家長出于嚴重的攀比心理,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孩子往往成為模式化教育的犧牲品。
三、忽視榜樣的力量
做了父母,你們當然知道給自己的孩子做個好的榜樣有多么重要。而且大多數情況下,爸爸媽媽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學著呢,要做好榜樣喲。”可事實并不總是如此,有時,父母做的并不正確,相反卻扮演了壞榜樣的角色。
四、照書本培養孩子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和老師的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長條件是不同的,就像柳樹需要生長在水旁,松樹卻可以生長在巖石中一樣。每個孩子因為成長環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有著不同的學習風格,水平也參差不齊。因此,作為父母必須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然后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決定教育的方法。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因勢利導地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揮孩子獨特的學習優勢。千萬別將孩子的學習優勢當成了缺陷而將它給磨掉。那樣孩子就將失去他原有的靈性,孩子的求知欲、學習的主動性將消失殆盡,能夠培養出一個高分低能的學習機器都算很幸運了。
五、過度干涉孩子生活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驅使兒童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也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步。兒童好動,難免會有一點危險,如果僅僅為了孩子的安全,處處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動,不僅禁錮了孩子智力的發展,而且束縛了孩子個性的發展。父母處處擔心孩子出亂子,這是父母懦弱膽怯的表現,它會無聲地傳遞給孩子,為孩子所繼承,所仿效。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膽小、怕事、神經過敏,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里是很難立足的。過度干涉會培養出一個性格暴烈和軟弱混合為一體的孩子,這種孩子在社會上別人騎在他頭上,也會一聲不吭、忍氣吞聲;可是在家里卻稱王稱霸,拿父母當出氣筒。
六、忽視孩子的情感需要
大多數成人眼里,孩子們一個個都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其實這是個錯覺,孩子和成人一樣,也有煩惱和情緒,有情感需求,比如情感的滿足,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宣泄,等等。因為這種錯覺,做家長的在家教過程中便經常陷入兩種誤區:一是給孩子保姆式的愛,事無巨細地為孩子做好一切,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另外一種則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智力開發與特長培養上而忽略其他。
七、威嚇孩子
雖然絕大多數的家長已經認識到體罰、恐嚇孩子是不好的了,但也有些人依然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他們說,小孩就同小樹,總要時常剪剪枝。此話乍聽有理,但孩子畢竟不同于小樹,他有自己稚嫩的心,有自己的自尊,有著很易受傷害的小小身軀。所以,威嚇雖然可能收到一時之效,但卻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后果。
八、隨意批評
人們在產生負面情緒后,會向比自己弱勢的一方去發泄,弱勢的會向更加弱勢的一方去發泄。造成惡劣情緒的連鎖反應,最后的那個環節便成為受傷害最嚴重的對象。這個原理就叫做“踢貓效應”。它提醒我們,不要把個人的負面情緒帶到與別人的關系中,否則,會產生一系列連鎖的負面反應。很多家長放任自己的惡劣情緒泛濫,有意無意地讓孩子經常處于被拋棄,被忽略,被恐嚇,被羞辱,被壓抑的狀態下,內心充滿了恐懼與憂傷,孤獨與無助。這樣的孩子長大就會形成怯懦、自卑、固執、狹隘、崇尚暴力的負面性格。面對年幼的孩子,家長更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成了你不良情緒的“垃圾桶”。
以上這些不良的方式你占了幾個,這些雖是一些小事,但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