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寶寶感統失調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嗎?
發布時間:2012-12-16?00:00:00點擊量:168
一位家長的談話:寶寶一歲9個月,早就會走路了,可是總是磕跟頭,反應也慢,有時用他最喜歡的玩具逗他,他就好像沒看見,也不理你。總覺得有點毛病,上個月就帶孩子到醫院去,大夫說孩子是感統失調。我還第一次聽說感統失調。大夫說感統失調就是大腦對各個功能區和身體各部位的指揮出現了紊亂,信息不通暢。指揮就不那么靈,協調也就不好了。
這下可急眼啦,回家就上網查資料,看了一些資料后才知道問題有多么的嚴重。有些問題,是由于我們做父母的沒有注意到,而忽視了孩子的感統訓練,造成一生的遺憾。人在嬰幼兒時期基本上已經打下了80%的感覺統合基礎。
暈船,暈車,多動癥,不協作,抗拒合作,方向感不足,走路愛磕跟頭等等這些都是感統失調的表現。
我摘錄了一段和大家共同分享
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1.孕期失誤
(1)先兆流產,有可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不健全,如:發育遲緩,輕度大腦功能失常。
(2)懷孕初期嚴重嘔吐、偏食、早產造成營養不良孩子先天不足
(3)孕婦的不良飲食習慣。如好食煙、酒、咖啡、等使臍帶毛細血管萎縮,使胎兒獲得的營養減少,孩子出生后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表現。
(4)胎位不正、剖腹產不能形成重力感。
(5)懷孕時用藥不慎或情緒常處于過度興奮或悲傷狀態
2.撫育不當
(1)該爬的時候沒爬,該跳的時候沒跳,日后可能出現協調性、平衡感差。
(2)出生后家長搖抱少,孩子靜坐多,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范圍等
(3)該哭的時候不讓哭,心肺功能弱,口腔肌肉缺乏鍛煉,甚至語言表達差。
(4)過度保護不注重適齡基本能力的訓練;缺乏運動、缺乏游戲、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5)缺少伙伴,群體生活不足,造成觸覺問題。(心理訓練的一種表現為游戲)
3.教育有誤
(1)情感愛撫不夠,物質上寬松,精神上苛刻。
(2)不尊重幼兒的基本權利,集體教育(幼兒園)追求教育一致,不注重個性培養,排斥好動的幼兒。
(3)過早進行認知教育(讀書、寫字等專項技能學習)。
(4)不了解兒童生長發育規率,要求過高,限制過多。
(5)電視、游戲機成為兒童主要的玩具。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1.前庭平衡失調
(1)多動不安,走路易跌倒,暈船、暈車,原地打圈易眩暈,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調皮任性,興奮好動,容易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與人沖突,愛挑剔,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語言表達困難等。
(2)視覺感不良,盡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或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部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抄錯題抄漏題等。
(3)聽覺感不良,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拉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2.本體感失調
(1)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閉上眼睛容易摔倒,站無站姿、坐無坐相,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
(2)動作協調不良,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樣會滾翻、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3)精細動作不良,不會系鞋帶、扣紐扣、用筷子,手腳笨拙,手工能力差。
3.觸覺失調
(1)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表現為害怕陌生的環境、吮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或過分緊張、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
(2)痛覺過分敏能感或過分遲鈍,冒險行為、自傷自殘,不懂總結經驗教訓。少動、孤僻、不合群,做事縮手縮腳、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為。
感統失調重在預防
由于在中國內地人們對感覺統合知識的認知度不到20%,所以對嬰幼兒的感統訓練重視嚴重不足。幾乎95%以上的家長是當孩子在四五歲時出現癥狀后,在醫生那里知道的什么是感統失調。然后才帶著孩子到處去做感統訓練,但是這僅僅是一些補救措施。孩子在0-2歲最佳的感覺統合開發期已經過去。因為,人的感覺統合在嬰幼兒時期已經打下了幾乎80%的基礎。
而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們對感覺統合概念的認知度高達95%以上,感覺統合的理論也是最早由西方國家的兒童心理學家提出來的,所以,針對于嬰幼兒的感統訓練普及率也高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