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的主要表現
發布時間:2013-03-01?00:00:00點擊量:164
1.本體感覺不良,身體運動協調障礙
本體感覺功能不足的兒童常表現出穿脫衣褲、扣紐扣、拉拉鏈、系鞋帶等動作緩慢及笨拙;害怕或逃避運動,大運動和精細動作均顯笨拙,運動協調不佳,不敢做跳高、蕩秋千、走平衡木等活動,活動中常常經受挫折,更無創造力;吃飯時常掉飯粒等;常常站無站像、坐無坐像,端坐十分困難;寫字姿勢不正確、速度慢、字跡不規則,閱讀跳行、漏行。
2.語言發展遲緩
由于控制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的肌肉發育欠佳,影響舌頭和唇部肌肉、呼吸及聲帶的運動,從而造成發音及語言表達能力不佳.。
3.結構與空間知覺障礙
其原因主要涉及視知覺問題。一方面可能與軀體感覺過程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右腦半球的功能有關。其表現多為:對空間距離知覺不準確,左右分辨不清,易迷失方向;視覺不平順,無法做平順移動,所以,喜歡看移動中的物體,看書易跳字、跳行,嚴重者則無法進行閱讀,做功課時眼睛易疲勞,造成學習能力的不足。
4.觸覺防御障礙
當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膚時,觸覺防御系統就會做出防御性反應(自衛性或保護性防御、辨別性反應)。若觸覺神經和外界環境協調不良,會影響到大腦對外界的認知和應變,導致觸覺防御障礙(即防御過強和防御過弱)。其主要表現為:其一、觸覺敏感的兒童,對外界的新刺激適應性較弱,而固執于已經熟悉的環境和經驗上,排斥對新事物的學習與適應,常常膽小、害怕陌生環境、害羞、喜歡粘人,洗頭和洗澡等都會反抗;在團體中獨占性強,朋友少,常陷于孤獨之中;對周圍環境信息的過濾、整理能力明顯不足而注意力不集中。其二、喜歡某種特殊的熟悉的感覺,如咬指甲或吮手指;討厭被觸摸或擁抱,卻喜歡觸摸或擁抱別人搖晃;缺乏痛覺,甚至有自傷等行為;味覺異常,容易偏食、挑食;喜歡觸摸生殖器等。其三、觸覺過分遲鈍的兒童則反應慢、身體動作不靈活、手腳笨拙,缺乏自我意識,不敢爬高、無法順利下樓梯、怕坐旋轉木馬;重心不穩,情緒特別不安定,無法保護自己;大腦的分辯能力差,發音甚至學習能力也很難發展。
5.聽覺語言障礙
這可能與前庭平衡功能統合障礙有關。兒童在早年的聽覺較弱,太大、太高的聲音(如環境的嘈雜聲音太多、父母經常發脾氣或責罵等)都會給兒童在聽覺上形成一層自我的保護膜,養成拒絕聽別人講話的習慣,長大后,就會表現出聽力不佳或對別人的指令性語言反應遲鈍,并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還會表現出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表達能力不佳等。
6.前庭功能障礙
地心引力對人類的影響最大。人的翻、爬、坐、站、跑等學習與前庭功能關系密切。前庭功能影響身體和周圍環境的協調。由于胎位不正、爬行不足及早年活動不足都會引起前庭功能不足。其主要表現為:其一、前庭訊息處理不良的兒童,視覺很難跟著目標移動,雙眼更難由一點移動到另一點;眼球不能平移,常常以跳動的方式抓住新目標,因而在劃線、玩球、閱讀等方面面臨許多困難。其二、前庭神經功能不佳的兒童有的手腳笨拙、容易跌倒、常碰桌椅,甚至害怕行動,其三、前庭系統活動量低的兒童,則喜歡旋轉或繞圈子跑、爬上爬下、不安地亂動以及注意力渙散等,其四、前庭感覺不良的兒童常常無法判斷距離與方向,在讀寫數字、字體或偏旁部首時常常讀反或寫反(如:“25”讀或寫為“52”、“p”讀寫為“b”、“入”讀寫為“人”等等),在人多的地方容易迷失方向或過分靠近甚至碰撞到他人,而造成人際關系的嚴重不良,進而使兒童經常遭受挫折、喪失信心,以致阻礙人格和情緒的健全發展。
7.學習困難
學習成績差也跟感覺統合失調有關。其表現為:讀寫時常跳字、漏字、筆劃顛倒;眼睛容易酸,怕學數學;不專心,坐不住,上課常左右看等。無法寫字,可能與大小肌肉發展不良或手眼協調不佳有關;眼球運轉困難,會造成注意力分散和耐心不足